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商道

链接打破垄断

  作为新材料市场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材料巨头产业转移的重要对象。目前,拜耳、杜邦、GE等企业已纷纷开始其在中国的布局,力图在中国新材料产业中占一席之地。

  如,半导体硅材料市场和生产已经形成垄断;有机硅材料则由DowCorning、GE、Wacker等少数公司控制了全球市场;有机氟材料由3M、ATO和ICI等7大公司占据了全球90%的生产能力。世界上大型的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他们掌握着化工新材料9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了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

  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的新材料产品基本上都经历了国外技术封锁→市场垄断→产品高价→自主研发→装置建成→国外产品倾销→国家保护(反倾销等)→合作→市场稳定→价格合理的过程。

  与国外新材料产业相比,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水平落后。国外技术水平的进步与其拥有完整的技术理论和应用体系、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专业的技术人才、较好的企业发展理念等紧密相关,因此,中国不仅要为新材料产业创造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还需要在建立较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培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下功夫。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9)》显示,目前我国各种工业园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达50多个,未来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

  然而,“我国是材料大国,但还不是材料强国。新材料产业还未从根本上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高效经济型的转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专家、理事唐见茂教授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我国多数出口产品为资源型或者初级的产品,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倍至4倍,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4至1/3。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尚有较大差距。

  “应该加大资源优化重组的力度,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通过兼并、重组,淘汰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落后产能,重点支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技术项目,扶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上下游产业链集约化程度高、市场应变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唐见茂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浙江日报 经济·商道 00011 链接打破垄断 2011-04-15 nw.D1000FFN_20110415_9-00011 2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