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电气“蝶变”
本报记者 刘刚 徐月萍 陈青华 报道组 陈晖
“两年产值翻一番。”
“十二五”的序曲刚刚奏响,乐清电气产业就甩出了第一个“豪言壮志”。
这是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发展目标。去年年底,乐清电气产业成为工信部第二批公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根据基地建设要求,到2012年,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总产值要达到1200亿元。
翻番目标的背后,是产业对于转型升级的急切心情,而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焦虑,因为2010年,乐清市规模以上电气行业工业产值不过是612多亿元。
这心情不难理解。在乐清,靠开关、插座等起家的电气产业如今不仅是占据“半壁江山”的第一产业,更是这块土地上几代创业者的“精神家园”,是富足后的乐清无法舍弃的生长之根。
带着同样的期待,日前,我们走进乐清,感触电气产业正在上演的精彩“蝶变”。
柳市兴衰
在柳市,从任何一个方向望过去,都能看到“电气”这两个字;穿堂过巷时,电气企业的招牌竞相“跳出来”与你邂逅。初到乐清市柳市镇的人,难免要慨叹于这样的观感。
在当代中国经济版图上,小镇柳市成名已久。早在30多年前,当人们对“市场经济”概念还懵懂无知时,柳市人已经满中国跑市场做销售。改革开放30年,柳市的历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从这里发源并向周边扩散的低压电气产业,为乐清换来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电器之都”称号。
然而,一派欣欣向荣的产业外观下,挑战悄然而至。“高压电气一直不成气候。低压电气加工能力很强,但‘微笑曲线’的两端——营销和研发,稍显薄弱。”对当下柳市电气产业的发展层次,温州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钢如是评价。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结论。早在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前,王钢就曾经带队在乐清调研低压电气产业。调查中,柳市一家企业负责人的话让他至今印象深刻,“产品档次低,竞争靠杀价,利润率薄得像刀锋一样!”
危机后问题依旧存在。并且,堕入悖论的是,金融危机还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一些企业的转型升级紧迫感。“一系列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让企业得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对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有些企业的感受反而不那么强烈了。”王钢说。
但该来的迟早要来。刚刚评上2010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陈伍胜,是乐清低压电气企业“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他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乐清低压电气产业的鼎盛时期。本来,那时应该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资本积累完成,还有正泰、德力西等一批龙头企业,但柳市却最终错失了一次产业主动洗牌的机会。而现在,转型升级逼上门了,因为,劳动力成本高涨,居民消费升级,智能电网加速……一句话,市场真的变了。
智能“再造”
方向不对,走得越远,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产业转型升级也如此,首要是走对路。
乐清电气转型升级的路在哪里?
“市场造就产业”,乐清市委书记潘孝政告诉我们,未来,我国要进行大规模的智能电网改造,家庭消费也将趋向智能电气,因此,乐清电气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就是“智能化”,即从简单低压领域加快向成套设备、智能电气等领域升级。
这是一种为业内专家肯定的认识。熟谙乐清电气产业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电器分院院长尹天文就曾公开表示,智能电网的用户端产品几乎涵盖了低压电器的全部,应该成为乐清电气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方向。
这认识也来自于实践,其背后,是乐清电气企业近年来转型发展的孜孜探索。
在柳市,我们走进一家名为“宏秀电气”的企业。乍一看,这家企业普通得犹如家庭作坊,厂区面积总共不过6.5亩。但“大隐隐于市”,去年销售有6000多万元。
秘密都摆在“宏秀”的产品陈列厅,与柳市很多低压电气企业不同,这里摆放的大多是高压电气设备。在一款拿到国家发明专利的“户外智能高压开关装置”前,“宏秀”工程师林胜荣告诉我们,这台装置就像上网电脑一样,每台都有独一无二的IP地址,随时可向后台服务器发送电网运行的状态信息,因此,哪怕是安装在高山之巅,也犹如“近在眼前”。
而值得一提的是,特立独行的“宏秀”,在柳市已经开始不再那么“孤独”。林胜荣介绍说,2010年下半年开始,柳市低压电气企业转型做智能高压电气的明显增多。
同样,乐清经贸局一位负责人也告诉我们,在整个乐清,智能电气的诱惑犹如磁铁一般,吸引了大大小小的电气企业,以或快或慢的节奏竞相而行。
在“德力西”,这家乐清电气产业龙头企业已制定了“坚强智能计划”,去年还专门为此成立了德力西电气研究所,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8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在“天正”,新开发的智能断路器,可遥控、遥感、遥测、遥调,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轻松进行控制,其附加值是传统产品的10倍。
在拥有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温州大学,多家乐清电气企业已经与他们进行合作,开发的正是第四代智能电气产品。
统计也显示,“十一五”期间,以电气企业为主的乐清企业专利授权总量达8099件,高新技术企业达64家,均居全省前列。
别样风景
条条大路通罗马。除智能“再造”外,乐清电气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有无他途?
答案是肯定的,即:以资本为媒,“追风逐日”,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
“华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样板”。2007年年初,当“华仪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依然主要是一家传统电气概念公司。四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位于乐清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仪”时,它在A股市场上,已被视为标准的风能概念,尽管电气产业依然是“华仪”集团旗下一项主要业务。
实绩比概念更重要。而即便从一种挑剔的眼光来看,“华仪”的风电设备产业也算是做得不错的。从2008年首台78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在洞头鹿西岛安装竣工至今,“华仪”乐清基地1.5兆瓦的风机年产能已经达到200到300台,最近又在寸土寸金的乐清征了80亩地,准备继续扩大产能。在上海、吉林、山东三地的风电基地也将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投产或开建。
跟“华仪”的选择不同,“正泰”把新产业的宝押在了“太阳能薄膜电池”上。现在,在位于杭州滨江区总部的正泰太阳能公司生产车间,斥资1亿多美元引进的30兆瓦薄膜生产线已然成了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
“德力西”的LED布局雄心,同样令人惊讶。该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卢友中告诉我们,目前“德力西”在上海的LED生产线已经达到了10条,总规划是20条。同时,在乐清、嘉兴、江西、江苏等地,也将大规模建设LED生产线。
喜新也可以不厌旧。对乐清电气企业进军新兴产业,王钢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尽管是新兴产业,但无论是追风、逐日还是LED,都可以得到乐清雄厚的电气产业家底的支撑,并实现产业间的对接,拓展电气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和广度。
在“华仪”,我们也找到了这种观点的佐证。“风能二车间”主任张转红指着一台正在安装中的风力发电机告诉我们,这台发电机的中枢——控制系统是自主研发的,里面所用的开关、断路器等,都是乐清本地产。
有为之手
政府做什么?在电气产业转型升级中,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但无可回避。
乐清市委书记潘孝政的回答简洁干脆,“引,导,推”。所谓引,就是通过政策出台释放信息;所谓导,就是通过倾斜政策鼓励引导;所谓推,就是要让企业有危机感。
乐清市长姜增尧表示,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起点上,乐清将进一步把优化环境摆到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打造一流的创业创新环境。
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2010年乐清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据了解,这项每年规模达到1亿元的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电气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电气产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金融支撑等“六大服务平台”,重中之重用于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
还有一项貌似与产业转型直接关联不大的举措: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其逻辑并不复杂,经常去乐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这里产业化水平发达,城市化水平却显得滞后,而没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光越来越难留住本地人才和资本,更谈不上大量吸引那些对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高端人才。
也因此,近年来,在乐清,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补课”全面铺开。去年乐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65亿元,同比增长29.5%,总投资7.8亿元、能承办国家单项比赛的市新体育中心开工,总投资3.49亿元的104国道乐清虹桥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开工;今年,乐清固定资产投资将确保完成280亿元,力争完成319亿元,总部经济园、疏港公路、中心区和经济开发区道路网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都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没有发达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是现代产业集群区别于传统块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几年中,乐清已经建成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全国1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乐清还要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人力资源、技术检测和展示展销五个公共平台。
厚积方能薄发,迈入“十二五”的乐清电气产业正加速“蝶变”,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器之都”必将书写更辉煌的产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