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两会报道

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论以“三化”引领三农发展 之江平

  1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锁定“三农”。站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亟待续力的关节点,深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意义决不再仅仅局限于乡野之中,更关乎中国现代化空间的拓展,维系着“中国故事”的可持续演绎。

  今天,在城与村、工与农的相互提携中,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2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其本质就是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其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公平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其目标就是要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化”关系,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否则就会引发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使现代化受到挫折甚至倒退。

  “十二五”时期浙江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实质就是要让城乡居民都能过上富裕、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关键则是要在更高层面上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水平,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居民和困难群众。

  3  于浙江而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尤其带着切身的体悟。

  走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如今,我省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主要收入源自非农领域,相当数量的农民转移到企业和城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6年雄踞全国各省区之首,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多年为全国省区最低。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源自浙江较早就努力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新时期,浙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大力度地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今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同步推进“三化”的战略意义,必将迎来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重大机遇。

  4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统筹发展,重在统筹,意在发展,关键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上出实招,兴实业,在财政转移、生态补偿、山海协作、结对帮扶等方面办实事,出实绩,这样城乡才能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得以实现。建设“海上浙江”,我们将迎来陆海统筹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山上浙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将有效联动,齐头并进。

  小城市、中心镇、中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节点和基础。抓好规划,优化布局,就能加快形成产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的城乡体系;加快建设,提升功能,就能加快形成产业发展平台和人口集聚平台;健全体制,整合资源,就能引导城市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建设。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5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无农不稳,无粮不安。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加剧等一系列现象表明,越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要“手中有粮”;越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越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这就需要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农业转型发展的希望。我们要像发展现代工业一样推进农业现代化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像建设自然保护区一样建设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

  “两区”是大粮仓——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推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能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保证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两区”是示范区——集中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建设,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引领全省农业发展;

  “两区”是孵化器——那里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营销、保险等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规模化生产的大户,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并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

  6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人群覆盖面为首要任务,加大“城乡互动”,推进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市、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人群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为重点任务,加快形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不断适应农民公共服务需求。

  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像市民一样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7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只有建设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的农村社区,才能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浙江更有大气魄、大手笔。今年起全面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全面推进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培育行动,一批全国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将遍布浙江大地。

  不久,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幅美丽画卷:农村设施不比城里差,还保留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人居特色,还有泉水叮咚、清水荡漾、稻花飘香、绿篱农舍,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8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促进农业人口转移。

  浙江“百万农民创业、千万农民就业”的创富神话充分证明:只有农民走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才有农业现代化;只有农民千变万化,才有浙江农村的千姿百态。

  “十二五”时期,农业人口的转移仍需要提速。

  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更多的农民成为自主创业者、稳定就业者和进城落户者,为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以培育建设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强化“以城带乡”功能,让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迁移落户,安居乐业,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

  9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需要着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要求进一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只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才能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实现城乡无缝对接。要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保障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建设发展平台;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和农村经济股份制改革,实现农业农村资源资产化,促进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全面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加快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元的公共服务,让农民平等共享发展成果。

  体制改革是一项根本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增强勇气,主动创新。以增进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以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审慎决策,大胆试验、稳步推广。

  10  今天,我们站在下一个五年的新起点。今天的浙江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时期。今天的浙江既面临着许多挑战,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从历史的进程和全局的发展中把握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我们就能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

  历史赋予了我们这样的责任:永远保持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创新的无穷激情、对事业的一片痴情。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推进“三化”同步,让富民强省之梦早日实现。

  “三农”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

  让我们期待浙江“三农”的下一个奇迹。


浙江日报 两会报道 00005 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2011-03-11 nw.D1000FFN_20110311_6-00005 2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