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当想象遇到海洋……

  大海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的最后归宿。相较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实在极为匮乏。这是51年前美国国家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的科学家们的说法。直到今天,海洋对于我们依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今天在面向海洋的行程中,让我们先从有价值的阅读开始一一扫除对海洋的盲点。

  走向蓝海的纵深使命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一书是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全局性思考。作者王佩云长期致力于海洋问题的研究和“蓝色国土观”的普及,曾出版《蓝色国土忧思录》。他在这本新书中指出:300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风不平,浪不静。纵观近代史,鲜血淋漓的历史事实告诉中国人,几次“国破山河在”的致命军事侵略都来自海上。经过数十年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千载难逢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又一次降临到中国头上,如果中国再不确立宏大的海洋发展战略,不及时与历史提供的机遇相契合,就无法完成一个大国的成长和复兴。本书深入浅出地揭秘了中国数百年来闭关锁国、由盛而衰的根源,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国人,南沙油田灯火灿若繁星,却没有一处属于中国,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蓝色疆土正被蚕食,南中国海正面临一场大危机。在中国“内向性经济结构”快速向“外向型经济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南海诸岛区域具有了海洋资源的依赖、海上生命线的保护、国防纵深的需要三重巨大的意义。

  《人、船与海洋的故事》这本书是中国船舶设计学科的开拓者杨槱教授与陈伯真教授合作的新著。书中以重大海洋历史事件为主线,介绍了人类进军海洋的进程,描绘了一幅人类征服海洋、发现新大陆、人类迁移与文明交融、船舶技术发展的历史长卷,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生动场景。本书以简练的语汇叙述了世界造船业和海上航运业的发展,向读者介绍了海上贸易、当代海洋运输、海洋探险与调查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旅游、海上战争和海军等多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展示了人、船与海洋间的关系。该书的出版,对于繁荣我国海洋文化事业,普及船舶与海洋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造船、投身海洋事业的热情,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高民族振兴的使命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海洋的美丽神奇

  《史前生命:海洋篇》是著名作家兼画家汉娜·邦纳尔为孩子们、也为永远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者们而创作的海洋启蒙阅读书。如果你痴迷恐龙,想知道史前生物是否来自大海?那就打开这本书,开始一次时光旅行,来到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地球,那可比恐龙生活的时代早多了。在大海里,你会看到可怕的动物,比如说无颌鱼和六英尺长的蝎子的近亲;在陆地上,你找不到什么伴儿——只有在微型植物下面来回穿梭的小虫子。让时间快进8000万年左右,我们再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时候不仅有了各种各样新的植物种类,而且还有巨大的蘑菇;虫子比以前大了许多,也更强壮了。在海洋里,鱼有了颌,鲨鱼长出了牙齿,而且,你要小心哟!它们都开始攻击同胞了。最终,最原始的四足动物也露面了。我们可以从书中享受到极大的探险乐趣和阅读的乐趣。

  《从山峦到海洋》是一本以最美角度和最佳视角展示的海洋摄影集。“一个最好的摄影师必须学会以最简单的视觉图案结构照片”。摄影书集中了鲍伯·科布瑞纳的绝大多数最好的照片。鲍伯·科布瑞纳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解释拍摄海洋中这些特殊的自然瞬间并将它们制作成精美照片的过程。

  万物之始也是万物归宿

  大海有一天全部变成了黑色,人类将如何生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日益迫近的险情。《海洋的变化:来自大海的呼唤》一书作者西尔维亚·艾莉本人也是位传奇人物,她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前任首席科学家,一位杰出的海洋植物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有着6000小时潜水纪录的潜水老手,海洋工程技术公司的创办者,一位口才卓越的海洋保护的倡导者。此书描述了作者30年来深海探险的奇特经历。在这本书中,艾莉引领我们环游那有着惊人之美却遭到无情破坏的海世界。她魔术般地带着我们在毛依岛与驼背鲸畅游,令人无比欢欣;她也使我们目睹石油泄漏在威廉王子湾和波斯湾所造成的悲剧,感到锥心之痛;她领着我们来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发现那片狂野美丽的海域已成为千万吨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奔波至此的人类垃圾的最后归宿。 

  《海洋传》的作者更是大声疾呼:我们把蓝色穿在身上,涂在脸上,却不知道由于我们本身的行为,我们深爱的海蓝色上已浮现着一个“第七大洲”——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堆,主要由城市和其他地区的塑料构成,堆积流动的范围相当于中国大陆的1/3,法国国土面积的6倍!此书的作者更为著名的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说:“由于海洋广阔无涯,看似遥远无际,因此许多人在面临废弃物处理的时候,都会想到海洋。”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就将核废弃物置于桶中并以水泥密封,运至海域排气。虽然废弃物被抛至6000英尺深处,但是桶的有限寿命并不能保证残存物不会污染深海。有些容器在一两千英尺深处就因压力太大而暴裂,更何况有些核废弃物只是被丢在了浅海的海域。”  

  卡森相信大海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最后的归处,她在书中说:“海洋是生命的源头,创造了生物,如今却受到其中一种生物活动的威胁,这种情况多么怪异啊!……而真正受害的,其实是生物本身。”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9 当想象遇到海洋…… 2011-03-11 nw.D1000FFN_20110311_4-00019 2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