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对接大桥 好一座“海洋之城”

  象山:打造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浩瀚东海,荡起无限春潮。

  象山,适机而动,厚积薄发。

  最近,象山县出台推进海洋经济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值比2009年增加50%以上、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提高到50%……”实施意见还从战略层面谋划和部署海洋经济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蓝色文明先行区。 

  象山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为丰裕、海洋特征最为鲜明、海洋生态环境最为优美的县域经济体之一,具备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和良好条件,此时不发力更待何时。

  因此,在今后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象山将紧抓象山港大桥建设的机遇,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总战略,坚持海陆一体化,加快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打造“蓝色”象山,这是象山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亦是象山的又一次美丽“蜕变”。

  “蓝色”象山

  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博大的海洋资源。

  象山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蓝色”,在描绘海洋经济示范区的“蓝图”时,它“底气”十足,“笑傲群雄”。

  这里,居浙江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滩、涂、岛、礁、湾资源的地区。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205平方公里,—20米等深线海355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925公里,分别占宁波市的67.8%、59.2%。

  这里,拥有象山港和石浦港两大港口,可建港口岸线61.3公里,其中深水线37.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28座,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拥有大小岛礁656个,占宁波市的80%以上,浙江省的21.4%。拥有36个金色沙滩,长达13.2公里,位居长三角各县(市、区)首位。

  面朝大海,怀抱资源,几十年来,勤劳的象山人一直努力“挖宝”。他们从简单的捕鱼、养殖业起家,一路奔向临港工业、休闲产业,几番不懈经营,海洋经济的基础已经牢牢扎根,雏形初现。

  据统计,2009年,象山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9.8%,所占份额位居全省前列。

  在象山长长的海岸上,一条临港工业带快速崛起,如今,临港工业已实现产值12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4.1%。尤其是船舶制造业,异军突起,全县拥有船舶制造和配套企业75家,建有万吨级以上船台、船坞62座,造船总能力达18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42亿元,成为宁波市重点建设的船舶制造基地。

  在这一片蓝色的海域周围,不仅有大工业的“厚重”,也有滨海旅游产业的“明快”。当人们走进大目湾,顿觉心旷神怡——这里地处象山百里黄金海岸的中心,背山望海,植被茂密。随着去年2月被住建部正式确定为村镇低碳生态建设试点项目,一座滨海生态小镇正在破壳而出。像这样的休闲氛围正在象山蔓延,对象山人来说,以前的海是生存的海;现在的海,是休闲的海、时尚的海、运动的海。数据显示,去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7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成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省旅游强县。海洋餐饮业也享誉长三角,被誉为“中国海鲜之都”。

  此外,象山现代渔业稳步发展,全县水产品产量57.35万吨,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荣获“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荣誉称号,“中国水产城”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海洋运输业蓬勃发展,海洋运输能力达58万载重吨,集装箱运力13.3万载重吨,位居浙江省各县(市、区)首位……

  水是灵动的,沉淀了无数的文化与情愫,海洋经济也因此光芒万丈,多了一些可以持久的回忆和生机无限的“动能”。

  象山六千年以海为伴,形成了海商文化、海盐文化、养生文化、象(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灿烂的海洋文化。近年来,象山县深入推进海洋文化大县建设,打造出“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国际海钓节”、“海鲜美食节”等知名文化品牌,先后被授予“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竹根雕之乡”、“浙江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象山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58%,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47万个,空气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2006年,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先后建成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的县域经济体。

  “蓝图”先行

  “一体两翼”相映生辉

  “海洋的能量有多大?能利用多少?全凭我们自己的本事。”象山县领导深谙此道。“没有规划,成不了方圆”,在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之初,他们就已开始了漫长而细致地调查,长长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了然于胸,并在第一时间制定了科学而详细的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在规划中,象山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保护弘扬海洋生态和文化,努力打造以海洋产业为主体,海洋生态、海洋文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从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迈进。

  要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象山打算“分步走”。

  首先,依托海岛资源,探索海岛保护开发新模式。象山启动了新一轮的海岛保护、海岛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坚持陆岛联动、陆岛一体原则,实现海岛科学开发和高效保护的双赢。同时,积极发展海岛旅游、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渔业等产业,积极构建富有象山特色的“海陆一体、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开发保护模式。

  海岸资源一直是象山的优势所在,象山将依托海岸,打造浙江省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积极推动象山港贤庠作业区和石浦港雷公山作业区大中型公共码头建设,努力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港口配套支撑和成为宁波—舟山港重要组成港区,争取到2012年,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要发挥港口岸线的最大效用,进一步完善以新型能源、船舶制造、新型临港装备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布局,着力打造象山港和石浦港两大临港产业集聚基地,成为浙江省“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布局中的重要节点和甬台温临港产业带上重要的现代产业制造基地。

  象山未来将不遗余力地建设长三角最佳海洋休闲目的地,加快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完善象山千里黄金海岸线滨海旅游布局,精心开发“外海内湾”型大目湾新城,积极打造松兰山度假区、石浦渔港古城等八大景区,加快培育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上运动等八大旅游休闲产品,实现从滨海旅游向海洋休闲旅游的跨越,争取到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以上。

  依托海洋渔业生态资源,象山还将建设浙江省蓝色文明先行区。近年来,象山不断加快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完善水产加工扶持政策,培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鼓励精深加工。在科学谋划区域功能和产业布局的同时,象山还不断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挖掘弘扬海洋文化,进一步加强渔山、韭山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促进海洋渔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兴,离不开科技助推。

  做“强”海洋,就是通过抓发展方式转变,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坚定不移地咬定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这是我们象山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的整体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不断强调着这一观点。

  如今,一大批生物科技、深海能源研发等企业纷纷布点象山,科技助推象山的海洋产业,已初现端倪。

  “象山人进城,城里人下海。”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这样形容未来的象山城市发展走向。

  对于象山来说,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不该只是经济数据的“飘红”,他们更渴望海洋经济给这座城市带来些什么,使象山成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先行区。而这第一支催化剂、强心针就是“桥海联动”。

  架通南北的象山港大桥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从宁波到象山只需要半小时,杭州过来两小时,上海直通也只需要三小时”,这个数据让人充满想像,象山不再是“鲜有人问足”的“交通末梢”,贫困的小小渔业县,届时,无数外地客人蜂拥而至,带来的是GDP,是人气,是思想,更是全新的生活。

  一座大桥让“天堑”变“通途”,而一座象山港大桥的化学反应远不止此。

  大桥对接三年行动计划随之发力,依托大桥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发挥桥海效应,打造滨海新区,这不光是经济的转型,更是整个区域功能形态的转型。宁波是港口城市,但缺少滨海新区这样一个功能区块,象山港大桥的建成,可以让象山成为宁波的滨海新区,体现生活休闲文化,海洋文化。象山滨海新区的定位可以提升宁波城市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城市档次。象山湾就是大连的老虎滩、青岛的崂山、厦门的鼓浪屿;象山就是生态半岛、人居福地、休闲中心、生活天堂。

  象山的功能性,体现在集休闲、健身、养生、度假于一体,是以休闲人居为主的滨海新区。为此,黄金海岸线上,象山将推出一个个产权式的度假小区,提供最好的休闲环境,对于产业来说,产权式的度假小区还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游客住下了,相应的餐饮、健身、休闲等产业都可以发展起来。而且还能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老年人住到环境好的地方,一年住三四个月时间,弄一个套间,有专人提供服务。子女有空过来看看,度假小区内沙滩、高尔夫、健身场所等一应俱全。总之,产权式度假小区将原来房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变成一个长期的行为,变成了一个产业,带动了相关旅游、餐饮、保健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贯穿象山境内的沈海高速甬台温复线的全线贯通,象山也将成为连接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县域内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石浦港区域陆海、陆岛交通一体化初步实现,建成三门口、铜瓦门、蜊门港等大桥,港口集疏运网络日趋完善。

  “未来的象山就是宁波一个滨海新城,是宁波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象山的黄金海岸线从旅游和城市化的角度全部综合利用起来,不是搞工业的,将来这个滩滩湾湾都是住人的地方,像西沪港、大塘港、黄避岙,每个地方都是住人区,并且有轻轨,有高速交通,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这样美丽的滨海新城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李关定书记信心满满。

  撰文 丁华 其余图片由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对接大桥 好一座“海洋之城” 2011-03-09 nw.D1000FFN_20110309_3-00007 2 2011年03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