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让农民共享城乡发展成果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十大优秀示范城
东阳市
让农民共享城乡发展成果
浙江城乡建设智库专家点评:
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东阳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力度,使东阳城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形成了极具东阳特色的示范价值。
东阳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通过“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经济突破口,把加快集镇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美丽乡村重要任务,把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要保障,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功地破解了众多关于城乡二元发展瓶颈的难题。东阳的成功实践,为我省乃至全国许多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十二五”新局的开启,我们坚信,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工作东风会更强劲,统筹城乡的动力更强,东阳的发展后劲更足,“歌山画水”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案例简介
东阳地处浙江省中部,市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总人口81.3万,城市化水平达到48%,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游经济强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东阳历史悠久,民风纯朴,素有“歌山画水”、“婺之望县”之美称,被誉为“教育之乡、木雕之都、建筑强市、影视旅游名城”。
“十一五”期间,东阳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倾斜,五年投入“三农”资金达16.7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总和的24.5%。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村级组织干实事氛围日益浓厚,东阳城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东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五年,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加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是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加强、强农惠农力度持续加大、农民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五年。2009年东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首次超过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4万元,位居金华各县市第二。
天时地利人和,东阳已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农村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东阳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东阳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市70%以上的农村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东阳市委、市政府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断发挥主导作用,围绕“全国影视产业实验区、全国木雕工艺品集散区、华东知名休闲旅游度假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浙中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城市定位,打破城乡壁垒,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节点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浙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让农民充分共享城乡发展成果。
创新经营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东阳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把农业产业提升为具有促进农民转移、服务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高效产业。2010年,该市完成《东阳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编制工作,成为全省第二个通过编制评审的县市,启动巍山、画水两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完成粮食总产量达18.89万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制定了东白山、城郊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被列为省级创建点。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强化扶持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去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东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培育规范合作社16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证和流转档案,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林业产业集聚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79万亩。积极发展技术信息、种子种苗、农机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业行业协会经营管理和服务功能,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农产品产地市场,逐步规范和提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建跨区域农产品营销网络。大力推广粮精复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模式,积极建设茶叶、香榧、中药材、席草、城郊果蔬五条产业带,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力争建成东白山省级现代农业功能区和城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深化村庄整治工程建设,去年东阳投入资金1.62亿元,完成50个省级整治村,推进105个行政村融合村的整治,还有132个行政村实施单项整治,共完成整治建设项目1320个,8个村被命名为“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加快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社会各界投入资金12.3亿元,完成农房改造建设8020户,连片拆除农村旧房35.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复垦327亩。该市实施农房改造项目数和危旧房连片拆除面积列金华各县市区前列,经验做法在金华市农房改造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介绍,农房改造建设五种模式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深入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增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7.14万人。积极推进道路安保工程、通畅农村平安公路建设,为农民出行提供保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今年,该市将投入53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在东永、东嵊沿线,横店影视城周边,确定70个左右的村庄,加大项目投入,培育出一批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农村形象。积极鼓励村级组织整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联立式、公寓式、高层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据了解,近期,东阳已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调研,出台《东阳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东阳市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重点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和安全饮用水等工作,完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机制和建设模式,重点推进经济强村、乡镇驻地和中心村的住房改造建设,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目标。加快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物业化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培育新型农民,鼓足农民钱袋
为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东阳市不断拓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领域、新途径,全年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8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发放来料加工费3亿元,同比增长33%。充分积极利用腾空的校舍、原有的市场、工业土地、山林等资源,致力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新兴资产的注入,用足用好政策,在村级留用地上以建造标准厂房出租、民工公寓、发展村级物业等形式,让农民享受租金收益或股份分红,培植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的收入来源。今年,东阳市还充分发挥乡村工业集聚区和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的平台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在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社区服务业、商品流通业等领域创业就业。去年该市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完成农民培训1.6万多人次。今年,东阳市财政安排1890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村文化征地建设,全面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和生产经营技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民创业领军人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该市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山区发展、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及来料加工业发展和边远山区移民下山脱贫工程,并通过项目开发、技术信息支持以及安排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的传、帮、带,提高结对对象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和谐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强镇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东阳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费免除率达100%。去年,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改造工程投入276.5万元,完成大修2850平方米;完成破旧校舍加固改造工程35个项目。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额200元,门诊、住院报销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积极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创建新达标村镇文化站9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51个,小康体育村60个。建立健全助医、助学、助困、慈善救助等制度,足额发放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今年,该市还将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民医疗卫生保障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农民健康体检率达60%以上。继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及送讲座、送展览活动,积极开展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小康体育村创建。今年该市财政还将安排100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村内户外”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夯实基层组织,合力助农兴农
积极推进“东阳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及村务决策管理“五议”工作法。有序推进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去年105个村完成融合,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目标,并完成5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和村(居)党员活动室规范提升活动,全市村(居)党员活动室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强农村干部教育管理,深化完善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认真落实农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制度。扎实推进“平安东阳”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推行镇村干部联合接访活动,深化“三治一优”,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农村社会总体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东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机关部门和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260余万元,完成了2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项目建设。建立增加“三农”投入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三农”资金使用监管。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村产业开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
示范价值
东阳以“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为总体方针,推动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惠民、富民、兴民、安民”,统筹城乡发展上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
东阳经验之一: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经济突破口
坚持着眼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快推进“两区”建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两区”建设为重点的“精品农业强市”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产业的理念抓农业,提升发展茶叶、席草、香榧、中药材、青枣、生猪等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打响东阳农业产品品牌;按照“强龙兴农”的要求,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整合力量,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农业发展“接二连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来料加工等新业态,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阳经验之二:
把加快集镇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阳不断加快中心镇和新型集镇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提升规划品位,巩固深化扩权强镇成果,逐步增强集镇的人口、产业集聚能力,推动横店镇向小城市提升,一般集镇向新型集镇提升,争取更多的镇成为金华市级中心镇、省级中心镇。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成片,培育出一批中心村及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东阳农村整体形象。同时,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
东阳经验之三:
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作为美丽乡村重要任务
大力开展以村庄洁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三化”为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沿路、沿江、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整治等系列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清洁干净的美丽乡村。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开展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彻底改变农村道路“脏乱差”的面貌。开展村庄绿化,多种植乔木植物,营造农村景观林,并保护好村内古树、名树,打造山清水秀、“歌山画水”的森林东阳。
东阳经验之四:
把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作为“三农”工作重要保障
农村基层组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东阳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实施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建设富裕美丽新乡村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换届后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奖励,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着力理顺运行机制,规范换届后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巩固落实村务决策管理“五议”工作法,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工作,抓好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积极探索村级“三资”管理新途径,推进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行。全面开展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上岗培训,推行村干部干事创业承诺以及不合格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度,建立村干部“创业档案”,促进干事创业。
特别顾问\ 李志恒 品牌总监\ 金长青 创意撰文\ 刘小红 陆康乐
版面设计\ 沈姝荟 摄影\ 孙振华 王江红 等
授权发布\ 浙江日报社 浙江省城乡一体化优秀案例推选活动组委会
特别鸣谢\东阳市农办 东阳摄影家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承办单位│浙江日报社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专家团队│浙江城乡建设智库│组委会电话│0571-85311159 13958077638│互动QQ│874247365│邮箱│dong29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