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本报带你提前探秘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舟行穿越5000年水乡泽国

  本报记者 刘慧 杨丽 

  报道组 周锋

  

  30年前,考古学家苏秉琦坐在良渚遗址的土坡上说:此乃古杭州也;30年后,这片古杭州见证了良渚遗址保护跨出的历史性一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月8日正式揭牌。  

  站在标志性的良渚玉器雕塑前,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宏大蓝图色彩斑斓——它将良渚古城、莫角山、反山、汇观山、瑶山、塘山等著名良渚遗址群有机连接,通过遗址现场的剖面展示、复原展示、景观再现,古老的良渚遗址精彩呈现。其中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已建成,和遗址有机结合的良渚博物院早已开放。

  5000年后,昔日先民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当代人手中厚积薄发,积淀着良渚文化最深邃的内涵……

  遗址公园,4个故宫大

  有一个地方,散落满地的玉器让人一眼望尽文明圣地良渚文化的曙光;

  有一个地方,辽阔却又轻柔的欸乃声把人摇回了梦中的塘栖水乡;有一个地方,漫山白梅掩映着超山的绝代风华,飞雪漫天;有一个地方,呼啸而过的高铁颠覆时间与距离的概念,把你推到时光的前沿……

  这个地方,就是文明圣地美丽之洲——余杭。散落其间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带我们走进良渚文化,精美的设计和丰富的内涵让人过目难忘。

  漫步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内,放眼望去,绵延7000多米的良渚古城墙,历经5000年沧桑,如今仍依稀可见。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10.65平方公里就是遗址公园(一期),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枝叶间含苞待放的桃红梨白,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存。

  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立炜告诉我们,这里将要打造成为一个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范围东至长安公路、苕溪,南、西、北界为保护区边界,核心面积约2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有4个故宫大。”

  据管委会国土与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张齐达介绍,一期规划范围东至安溪路和良渚博物院,南至新104国道,西至华兴路,北至东苕溪,形成“一轴一核两心三片”的结构形态。

  一轴即从良渚博物院沿良渚港河至古城的文化景观轴;一核即良渚古城核心保护区;两心即良渚广场、良渚博物院;三片即西部保护区、南部保护区和北部保护及传统村落区。而由东南西北四周的城墙以及雉山、凤山围合而成的良渚古城,是整个良渚遗址保护的核心。

  舟行湿地,浪漫之旅

  良渚古城遗址周围环绕着大片的公园绿地、湿地,整个遗址公园内河网水系密布,丘陵零星点缀其间。“真美啊。”我们不由赞叹。

  “等远期规划完成,你们可以坐船进入遗址公园,体验5000年前先人的生活,比此行要浪漫多啦。”吴立炜笑着说。

  水是古良渚人的血脉,水赋予了他们灵性,水滋养着他们。

  前不久,在良渚遗址首次发现一艘头尖尾方,长7.35米、最宽0.45米的独木舟,这也是国内考古发掘中出土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这为我们了解良渚文化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告诉我们。

  恢复从前的大片水域,把遗址公园轻放在湿地和水域中,犹如一个美丽的小岛,这是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规划蓝图对现有自然环境进行了最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并结合考古勘探的资料,对遗址公园历史上的自然景观加以恢复和再现,使整个遗址公园的景观系统和整个古城遗址有机地融合。

  吴立炜介绍说,利用目前的公园绿地、湿地,远期将建设成为生态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内将恢复再现当地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品种,除野生鸟类外,引进其它较大型的适应湿地类型的动物,如獐、麋鹿、水鹿、白鹤、孔雀等等,这不仅是生物链的需要,也会大大增加参观的乐趣。

  现场体验,考古魅力

  良渚遗址管委会文物管理局副局长马东峰告诉记者,良渚遗址已发现墓地、祭坛、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大型建筑基址、大型防护性工程、村落、作坊等遗迹,显露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带有早期“都邑”性质的空间形态。在规划建设中的良渚考古遗址公园里,这些都将会被一一解读、复原。

  遗址公园除了最重要的保护文化遗迹的功用外,它的另一个重要意图是,通过遗址现场的剖面展示、复原展示等方式,让进入这个公园的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地了解到良渚古城的庐山真面目。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这里将不断展现新发现,因此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点的工程。

  步入其间,我们发现,公园已根据大遗址的特点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需求,先后建设了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和文物修复现场,并将考古发掘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陆续对公众开放。

  现如今,良渚遗址群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共发掘了100多处遗址点,是良渚文化范围内遗址最集中、最密集的地区。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莫角山聚落群就是这个中心的中心遗址,其中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等遗址的发掘曾经轰动了世界。

  这些,无疑是人们观光、浏览活动的圣地。远远望去,反山如一座小土山,位于大观山果园西北。别小看这座小土山,它可是良渚文化发掘研究取得新突破的起点;瑶山与汇观山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更是良渚人与神对话之地。

  所不同的是,莫角山为大观山果园的一个园区,果树成林,视野较为开阔。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红花绿叶,闻梨香,欣赏美景,怡然自乐。“谁能想到,这里埋藏着一个类似于紫禁城性质的良渚人的国都。”马东峰称,所有这些大型建筑的遗迹,都会在遗址公园中得到现场保护展现。

  “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良渚古城墙,如果没有解剖出来,大家看不见,也不会相信。而考古遗址公园会用特殊表现手段来展示它,哪怕没有人介绍,普通观众也能看到哪里是城,哪里是城墙……”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刘斌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的建设,都必须有考古依据,绝对不会为了美观或便利等目的而人为胡乱添造。将来大家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了5000年前,不用专家介绍,就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境。

  博物院遗址,有机结合 

  漫步公园,我们看到首期耗资近6亿元,全面改造的美丽洲公园和良渚博物院,与良渚遗址有机结合在一起。

  作为良渚考古遗址公园一部分,良渚博物院每天都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作为浙江目前建设最新、设施最高档的博物馆之一,良渚博物院通过陈列发掘的玉器和陶器、复原古良渚人生活场景、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和体验良渚文化。这里是文化景观轴的起点,良渚文化的集中展示传播处,同时还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走进良渚博物院,就如同穿梭在5000年前的历史长廊——从良渚古城考古现场直接取来的古城墙嵌在仿制的城墙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黄土气息。

  拾阶步入展厅,神秘的原始村落之门在此打开:犁耕、捕鱼、纺织……各种栩栩如生的古良渚人模型正在这里“过”着日常生活;利用高科技手段模拟的电闪雷鸣、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等自然现象,让参观者闻到了篝火味和花草香。

  骑游公园,收稻捕鱼

  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逛久了,真的有点累。

  张齐达“宽慰”我们:今后,整个遗址公园内,除了电瓶车游览系统,还专门设计有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方便游客骑游。

  为了能让游客顺利、便捷地在公园里畅游,并且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规划在项目内容、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形成了遗址公园相对完整的旅游体系。

  为保护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自然环境的原真性,良渚广场总体形态模拟自然山坡,顶部绿化,使良渚广场成为大观山的自然延伸,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良渚演艺中心则布置在良渚广场东侧的两个采石场中,占地约5公顷。

  就在遗址公园周边,还有农户兴建的农夫乐园、浪里白条休闲农庄、金都生态农业园、鱼老大农庄等服务设施,有良渚文化产业园等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神韵和遗址公园的田野风光。 

  在这里,有中国首个原创的卡通蔬菜瓜果、十二生肖歌舞表演秀;有极富想象力与色彩冲击力,让人乐不思归的梦幻农庄;在这里,游人可以亲自尝试刀耕火种的艰辛,操纵独木舟,乘坐牛车,悠然行走在瓜果长廊之间,亲身体验良渚先民的“征战”。如果说,良渚文化是杭州江南文化精神的先声,那么农夫乐园就是为良渚大美丽洲愿景的奠基。 

  此外,在遗址公园附近,已配套建设有东明山森林公园、大雄山公园、瓶窑南山元代摩崖石刻、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创意街区、白庐艺术馆等旅游景点及服务设施,成为参观游点丰富、主题突出、内容多样的文化旅游区。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18 舟行穿越5000年水乡泽国 2011-03-04 nw.D1000FFN_20110304_2-00018 2 2011年03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