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天下

文章导航

读解治水新政

  据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姚润丰 林艳兴

  

  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文件”的“水利亮点”。

  10年将投4万亿元

  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按照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只要统一加快水利改革思想认识,未来实现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一号文件还提出,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他就要靠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陈锡文说。

  2020年建成减灾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涝导致全国受灾人口达2.1亿。

  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2010年我国重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受旱面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特别是西南地区受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历史罕见,受旱面积一度超过1亿亩。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茂松说,近年来极端气候正日益频繁地发生。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有利于告别过去“头痛医头”、“临阵磨枪”的灾害应对思维,根本上减少灾害发生,减轻灾害影响。

  三条红线管理水资源

  “中国耕地资源稀缺已众所周知,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与其相比更加稀缺,却少为人知。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陈锡文说。

  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文件划定“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一号文件还明确,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没有这样的限制是绝对不行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说,与之相应,就是要建立三种制度,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在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司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供排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价值。一些地方和行业“用多用少一个样”,有的耗水大户也享受着财政补贴。推进水价改革,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对于水价改革会不会增加低收入群体负担,专家认为阶梯水价比较科学,具体实施时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水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审慎稳妥地推进。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3 读解治水新政 2011-01-30 nw.D1000FFN_20110130_7-00003 2 2011年01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