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引发的温暖故事——
山城百姓敬英雄
报道组 朱跃军 记者 汪成明
报道组 朱跃军 记者 汪成明
本报讯 日前,武义县城宏马酒店,20多名贵州镇宁县江龙镇留武民工围成两桌,开开心心吃“年夜饭”。在泉溪镇保康公司打工的杨宗生说到叔叔燕鸣时满脸自豪。
勇救落水者的贵州籍民工燕鸣(详见本报去年12月24日头版《武义满城找英雄》),被称为山城冬天里最温暖的“布衣哥”,他用行动点燃了武义学英雄、敬英雄、惜英雄的良好氛围。
这顿“年夜饭”,是武义总工会特意为留下过年的燕鸣同乡备下的。救起落水者后没几天,燕鸣就因家事提前返乡。前几天,县总工会专门了解到,在该县打工的镇宁籍民工有295名,因天气不好、买票难等原因,不少人留在武义过年,县总工会马上和泉溪镇联系,组织燕鸣的同乡一起过年。
贵州“布衣哥”的义举同样感动了在外创业的武义人。在京创业成功的何巧女听说“布衣哥”的感人故事后,主动与武义有关部门联系,捐资100万元设立武义见义勇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