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文章导航

温州,创新发展再出发

  “十二五”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4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50%以上,累计投资力争达到1万亿元;

  ——产业发展构筑新格局,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0%左右,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统筹城乡开创新局面,建成一批枢纽型、动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功能快速提升,现代化小城市、中心镇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水平达67%以上;

  ——生态文明实现新提升,初步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9600元、21000元,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温州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温州动作频频、好戏连台:

  ——1月20日,出台新的干部考绩法。投资率达多少?房价收入比降了吗?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吗?这些数字,直接关系各级领导干部任用、奖惩。

  ——1月23日,30个重大工程同时开工。在平阳,17项民生工程集中开工,总投资约53亿元;在乐清,总投资33.56亿元的2011年度第一批十大重点工程集体开工,该市投资大攻坚拉开序幕。

  ——1月24日,《温州市城区街道(乡镇)绿化、洁化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下发,力争还净于民、造绿为民。

  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正来自对战略定位的全面反思。

  为什么10多年来,温州全社会平均投资率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什么大批温籍企业家流出温州?为什么许多成长性企业像韭菜一样被一茬茬割走?温州人在讨论和反思中得出结论:温州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

  去年底,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承诺:全力打造天下温商总部、活力时尚名城、体制创新高地,努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互看、互学、互比,

  让干部更好发挥领头作用

  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关键看干部的精神状态。

  就在不久前,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组成100多人的考察团,6天时间深入11个县市区和瓯江口、生态园、经济开发区3个功能区,现场考察、交流、点评。

  作为“互看互学”的“姐妹篇”,“互学互比”活动也在去年底拉开帷幕。19个政府要害部门的一把手一天半时间内一一登台亮相,谈“十二五”工作思路、表年度工作承诺。

  承诺一字千金,责任重如泰山。温州的干部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鹿城区长王立彤感慨地说出4个字:“寝食难安。”

  市委常委、秘书长、瓯海区委书记葛益平同样感到了压力。他说:“瓯海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西部交通网建设不断推进,给瓯海带来强盛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还有无限的商机。”如今,“百日攻坚大会战”、“塘河整治”攻坚行动、重点区块项目攻坚等正在瓯海展开。

  在瓯海区委办,记者见到了最新一期“百日攻坚大会战”进展情况通报。葛益平坦言:“干得好不好,都写在一张纸上,每周通报一次,是压力更是动力。”

  由于历史的欠债,城市化率不高的乐清市正以加倍的投资来偿还。随着滩涂围垦、体育中心等几大项目开工,“百亿投资大攻坚”如火如荼。“对无故完不成任务的,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乐清市委书记潘孝政这样表态。

  龙湾区不遮丑,不护短,直面矛盾,打响污染整治攻坚战,一批生态环境工程加快实施。拓展城区功能的总部经济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同步推开。

  瓯江口新区指挥部以超强力度、超快速度,在短短一个月内,启动了浅滩一期一纵三横总长8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并在年底基本建成。

  在中心城区鹿城,现代服务业作为首位经济正在快速布局;在瑞安,我省唯一的县级大城市建设拉开了架势……

  对温州各地出现的新气象,温州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张小燕作了如下点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年冬天温州温度很低,但热度很高。

  六城联创,让百姓过上更加体面、舒适的生活

  温州网友陆向东在博客中写道:温州曾经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绿满全城,令人心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充满诗意的自然意境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陆向东喊出了温州市民对绿色的呼唤和期盼。此前,温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联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六城联创”决定,温州百姓欢呼雀跃。

  在温州的“十二五”规划中,“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赫然在目,着力缓解生产环境制约,解决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商务成本以及房价等方面的问题。

  由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城市绿化千人监督团”活动,报名第一天就有608位市民和14个社会团体报名参加。鹿城区50多家非公企业的1000多名新温州人职工代表,成为新温州人护绿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助推六城联创”志愿者主题活动在温州市区世纪广场启动,吹响了25万志愿者统一行动新号角。文明行为,正贯穿于温州人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

  作为六城联创重要内容和载体的“四大战役”(园林绿化战役、城中村改造战役、污染物排放整治战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战役)和“四大整治”(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拆违治乱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每一个战役的推出,每一项整治的开始,都有温州市民建言献策的声音,皆有男女老少参与其中。

  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方立明说,温州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有量化的39个技术性指标中,绿地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15个指标成为六城联创的“瓶颈”,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在城区村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对部分老村旧宅进行清脏保洁、园林绿化等一系列环境提升改造。计划“十二五”期间,至少投资3个亿,以每年6个村庄、6个小区、10个重点部位的进度推进工作。

  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方面,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春泥计划”,到2014年实现在全市农村(社区)全覆盖;启动“关爱空巢老人”的文明之源服务工程,建立关爱空巢老人文明志愿者服务站点100个,招募志愿者1.5万,为温州市14.5万名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创建靠民、创建便民、创建惠民、创建乐民。温州市在六城联创中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建关注民生,成果百姓共享。陈德荣说,通过六城联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让温州百姓过上更加体面、舒适、有尊严的生活

  “1650”和“三分三改”,让温州成为大都市

  只要仔细观察,温州很多地方,“好的地方像欧洲,差的地方像非洲”。

  温州的很多项目,常常因行政审批、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久议不决、久拖不做、久建不成。

  “别人在飞快地跑,我们在迟缓地走,差距怎能不越拉越大?”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感慨,温州的很多事情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教授、这位温州籍经济学家这样把脉:“温州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制度创新陷于式微,少了当年那种不断开拓创新的冲动和冒险精神。当前,温州最缺的不是‘私人产品’的生产,而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最需要的不是微观领域的改革,而是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今天,温州人再度出发,改革之刀挥向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出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城建体制改革。以国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投资,以城建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竞争力,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有为作用。

  ——《温州市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试行)》出台,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拉开帷幕,全力打造行政审批“高速通道”,为温州转型发展优化环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113天缩短到30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150天缩短到37天。

  ——再度推出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并出台县(市、区)考绩法、市直单位考绩法。

  包括此前推出的市区财政体制、市区土地出让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温州在短短几个月内推出众多的体制改革,令人期待。

  “用5年时间,让温州成为大都市,让所有市民享受品质生活。”这是温州给出的时间表。

  要实现这个目标,温州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专家指出,温州城市化常年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镇一体化滞后。城与村发展的断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两败俱伤”。

  温州通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1650”和“三分三改”两个新词,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1650”指依据温州地理位置,将区块优化组合,形成不同的功能。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温州市城乡结构调整为以1个大都市核心区,以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个县城为副中心,以50个左右中心镇为重要节点的大中小城市网络型组团式都市发展新格局。其中,“1”和“6”在原有基础上,打破乡镇街道行政区的限制,规划建设大都市的功能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而其他地区则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50”个有特色的区域中心镇。

  而“三分三改”(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股改、地改、户改)是打破旧体制管理下的农村制度。它的核心是要让农村里的人、土地、资金都能无障碍地流通到城市。

  “三分”,通俗地说,在不久的未来,村“两委”组织将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开。同时,户口与产权关系将分开,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非土地资产与土地资产分开,前者将能够正常自由流动。

  而“三改”中,股改就是对村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地改是指农用地在权属、用途、质量“三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农民的宅基地将能流入城市市场,置换城市房屋;户改就是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按居住地登记户口,不与其他产权相挂钩,只是用于统计人口数量。

  此外,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上,将以“权利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干部高配”等主要内容进一步深化。

  “十二五”开局之年,温州市将确保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50亿元,带动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新年伊始,全市各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掀起投资新热潮。1月23日,温州有30个重大建设项目同时开工。

  同时,大规模农房改造项目也已启动。作为试点的瓯海区丽岙镇、瞿溪镇开始施工招标。记者在丽岙的农房改造规划中看到,小区地下停车位、地面停车位,超过了一户一辆的要求,小区设有水池和喷泉,以及老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农民将一步跨入社区生活。

  到2015年,温州城市化率将达67%以上。届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温州,创新发展再出发 2011-01-27 nw.D1000FFN_20110127_3-00004 2 2011年01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