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

文章导航

长乐之城 永不停步

  ZHONGXIN

  ZHEN

  长乐镇

  浙江省最具竞争力

  中心镇

  长乐之城 永不停步

  撰稿 张晨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在嵊州市长乐镇的土地上,也有这么一群勤劳勇敢、奋发进取的“长乐人”。长乐镇建制唐朝,这赋予了长乐人与生俱来的豪迈气概。在一千余载以后的今天,唐王朝的繁华早已消失,长乐人的丰碑却在筑起——他们将智慧和汗水凝聚成一座生态优美、闻名遐迩的“华东电机电器名城”。不仅如此,长乐还拥有数不清的光环:全国重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百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绍兴市综合经济实力三十强镇、绍兴市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毫无疑问,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乡镇中,长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佼佼者。长乐该知足了吗?不,长乐永不停步!

  千年要塞 文化名镇

  长乐镇位于嵊州市西部,地扼宁(波)绍(兴)至金(华)衢(州)之咽喉。西与东阳、诸暨两市交界,北与通源乡相邻,东接甘霖镇,南连里南、贵门两乡。会稽山脉环绕西北,天台山余脉屏障镇南,镇中为平原,东达嵊州市区。长乐江畔,凤凰山上,发现西周时期墓葬及其出土的文物,揭示长乐镇域早期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悠久的长乐,早在唐朝时就已建乡,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著名的南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浙东大龙谷风景旅游区均坐落于长乐镇境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长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花园式城市庭院。长乐是一块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她是镶嵌在唐诗之路上的一个文化名镇。“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剡录》则进而明言:“然剡山之奇深重复,皆聚乎西”。境内绿溪江、小昆江、大昆江会于太平,南宋状元王十朋有诗曰:“三派清流共一溪,森森柜木绕长提,虽然不是桃源景,留给人间作品题”。南山江又在长乐西北与之会合,为剡溪之源。随着唐诗之路的兴起,文人墨客的纷至沓来,不仅给长乐留下了众多千古名句,更为长乐播下了文风的种子。自明至清,多有文人结社之举。著名的有上岩诗社、双溪诗社、芦峰诗社、月楼诗社、谦社、鹿泉诗社等,各领风骚,持续不断。民国期间,国画大师商苼伯的作品多次参加世界画展,《葡萄》在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建国后,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很多表演、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作品,在省、市获得荣誉。

  嵊西重镇 活力十足

  长乐镇镇域面积204.78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7.3万人口,是绍兴市西部重镇、嵊西市域副中心及区域核心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66元。作为嵊州市唯一的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拥有县(市)一级经济和行政管理职权,设立了绍兴市唯一的镇级金库,设置了建设局、经济发展局,拥有县级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工商登记与注册、干部人事管理等权限。

  近年来,长乐镇坚持“扬传统优势,铸电机强镇”的理念,形成了电机电器为主导,针织服装、水带、绢丝纺织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全镇现有大小电机电器企业1000多家,2010年产值达到65亿元,是华东地区电机电器集散地。同时,长乐人也已着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进行招商引资以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农业产业化特色鲜明,以构建“茶叶、香榧、养殖、花木大镇”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致力发展效益农业。培育以名优水果、蔬菜、茶叶为主的10条产业带,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基地28000亩,香榧、白茶、有机茶、冷水茭白、高山蔬菜、七彩葡萄、剡源青虾等优质农产品不断涌现,其中“天然春尖”、“昆山香榧”等优质农产品在省内外名声鹊起,影响力逐步扩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外,长乐镇还围绕“文化长乐、魅力长乐、活力长乐”,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学古训、知荣辱、讲和睦、求和谐”为主题的村落文化建设,进一步打响长乐文化软实力和品牌。拥有全省少有的镇级文联,剡西书画社、剡西诗社、越剧联谊会等下属社团常年活动不断,群众文化基础扎实,已连续举办四届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吹打作品“人欢马啸”曾获全国群星奖,农民乐团已欣然成为一项产业,2009年演出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

  专家点评

  长乐这片古代兵家必争的热土,在今天焕发了新的活力,发展后劲十足。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核心,长乐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产业特色、突出的集聚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将成为中心镇建设的优秀典范。全国电机产业基地和嵊西区域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使得长乐镇基本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便民高效、统筹和谐等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预见,长乐镇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社会事业也将全面进步。长乐人拥有一颗永不知足的心,这将同源源不断的长乐江水一样,孜孜不倦地推动长乐镇发展腾飞。

  

  ——浙江日报城乡建设智库

  电机之乡 特色显著

  长乐电机产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产品从单一的工业电机发展到各类家用电机,从生产配套的电机能自主开发部分整机,从专业生产电机的企业分化出了许多生产转轴、引线、端盖等配套企业,造就了一大批规模企业。全镇工业总产值中电机产值占7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66元,电机收益占了很大的比重。

  另外,长乐镇还制订了长乐电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了电机产业振兴工程,把电机原材料市场、功能区作为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千家电机企业和两万人电机从业人员的创业规模。电机电器行业年产值超过60亿元,主要产品有分马力电机、家用电机、厨房电器、各类电扇、换气扇等200多个品种,远销世界各地,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协作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电机强镇初显端倪。

  长乐镇力争将自己打造成为温台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和义乌、东阳产业转移的后方基地,并承接大量永康、义乌的产业转移。长乐根据全镇产业特点于2001年6月组建长乐镇工业功能区,截至2010年底,先后投资56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面积约2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53家,其中规模企业52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引进2009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义乌工业园”,占地92.5亩,规划建设面积13.6万平方米;全镇个私工业集聚区达到30个。

  目前,长乐镇以打造“电机专业镇”为目标,大力实施电机强镇战略,完善《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建筑业、房地产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培育嵊州义乌工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嵊州技术转移中心长乐电机分中心,为电机产业的进一步提质扩量夯实科技和人才基础。

  未来之城

  倾力打造

  长乐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契机,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围绕“南延北扩”思路,大力实施“南企北居、一心三区”以及“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功能配套、辐射周边”等城镇发展战略,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现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已构建出行政区、住宅区、商贸区基本框架,金融服务、电力设施、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长乐镇也已经为自己的未来绘好了美好蓝图。根据中小城市培育总体框架和功能区分布,长乐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地形环境特点和现状基础,镇域建成区以电机、服装产业为基础,加快发展服务产业,形成现代化工贸服务区;南山水库、辽湾水库、剡源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分布地带,以发展休闲旅游业为主,形成旅游商贸区;周边山区丘陵缓坡地带,以发展现代化农业、特色种植业等为主,形成农业综合开发区。

  镇域建成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两心、三轴”,即:

  一带:依托镇域范围内沿长乐江两岸形成的滨水绿化带,打造城市休闲、三产服务核心地带。

  两心:37省道嵊义线北侧世纪大道的行政中心和镇域核心区域的商业中心。

  ——行政中心:围绕镇政府、派驻机构以及公共设施形成的长乐镇行政区域,也是城市景观主轴和城市发展轴的节点,具有带动城市发展的核心作用。

  ——商业中心:以农贸市场为基础,结合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邮政电信通讯等服务机构形成的商业服务区域。

  三轴:南北向主干道公共服务及城市景观轴、南北向主干道绿化景观轴、东西向主干道产业发展及城市发展轴。

  ——南北向主干道公共服务及城市景观轴:以世纪大道、商业街为载体,以行政中心为起点,由北向南逐步推进,连接商业中心与镇区南侧工业组团,沿线布置现代商业设施和景观节点。

  ——南北向主干道绿化景观轴:以甬金高速出口公路为载体,以迎宾广场为中心,南北两向延伸,分隔居住区与镇区东部工业区,沿线规划绿化隔离带和景观节点。

  ——东西向主干道产业发展及城市发展轴:以37省道为载体,东连嵊州市区,西达金华义乌,是长乐的门户轴线,沿线布置各类高新产业和现代商业设施,提升长乐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地位。

  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实践是长乐镇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长乐镇采取“集中发展镇区,以镇区带动镇域”的极核式空间发展战略布局,通过城镇中心功能的培育与完善,扩大城镇中心规模,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形成镇域经济增长极。长乐镇将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完善中心镇整体布局,强化集聚力;坚持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强化辐射力;坚持务实惠民,确保老百姓安居乐业,增强和谐度。利用中心镇建设契机,长乐镇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建设布局,着力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嵊西小城市”,围绕“文化长乐、魅力长乐、活力长乐”,加强基层文体建设,进一步打响长乐文化品牌。永不知足的长乐人,将拥有一座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现代化城市。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4 长乐之城 永不停步 2011-01-12 nw.D1000FFN_20110112_1-00024 2 2011年0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