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新农村·走读

年俗饭里品人生

  好大一条鱼,渔民开心极了。记者 吴元峰 楼欣建 通讯员 李剑民 摄

  编者的话: 

  春节年年过,年味却越来越淡。

  小时候,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祭灶,拜年,盼压岁钱,走亲戚……过年的味道是那么浓烈。

  亘古的习俗流传至今,记忆中的酿米酒已为茅台、五粮液所替代,春节几乎成了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假日,不再令人欣喜与期盼。

  年味究竟去了哪里?如何守住记忆中香甜的年味?从本周起,本版将推出《找年味》系列报道,与您一起找寻那逐渐消逝的年味。

  在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州,村民们除了吃杀猪饭,还要吃鱼汤饭、羊肉饭,直到除夕和春节到来。数日前,记者走进湖州市德清县,跟着当地渔民拉大网捕鱼,亲眼目睹当地村民宰年猪,还吃到了垂涎已久的鱼汤饭、杀猪饭、羊肉饭,感受到了浓浓年味里浸透着的人生哲理。

  农闲丰收好杀猪

  冬闲时节,庄稼人无论贫富,都会选个好日子宰年猪,宴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既为犒劳一年的艰辛,也为增进情感。

  来到德清后坞村,56岁的女屠户徐德志正磨刀霍霍,准备宰杀一头250斤的毛猪。“我15岁起就开始宰猪了,今年56岁。”一旁的陈品泉支着锅烧开水,不时往炉子里添柴火,他是这次杀猪的另一位“操刀人”。两人都有40多年的杀猪经验。

  场院里摆放着椭圆大木盆,盛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开水。陈品泉向我们讲起了杀猪经:“我们行话叫做试三把水,就是把手伸进热水里三次,感觉水温正好,就把杀好的猪放进去。”木盆边,是两条长凳拼成的杀猪凳,一旁的案子上放着尖刀、挺棍和几把刨子。

  几个身手矫捷的村民来到百米外的猪圈,拉扯猪耳朵,用力拍猪屁股,引得它四处冲撞。捕者瞅准时机,发动奇袭,一把将猪放倒。几个人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将猪四脚朝天地绑牢到大木棍上。

  猪被抬到场院,侧放在杀猪凳上。这时,左邻右舍也聚拢过来看热闹。徐大姐死死握住毛猪的前后腿,陈大哥俯身开刀。一刀下去,戳入猪的咽喉,血水汩汩流出。放血完毕,猪被摁入开水中,空气中顿时漫出生肉的腥味。

  两人持着大剃刀,迅速刮去猪毛。不一会,光溜溜的猪就雪白滚壮地趴在杀猪凳上了。这时,徐大姐抡起大刀,很快将肥猪卸成了几十块。她还割下一扇排骨和大块五花肉,现做杀猪饭。

  煎、煮、烹、炸,加上油、盐、酱、醋,不一会儿,一桌“就地取材”的杀猪饭就摆上了宴席,配上当年新稻米做成的白米饭,香味四溢。村民邀请我们同坐,一起享用这道美味。

  据了解,当地村民就用杀猪饭款待远方归来的游子及亲戚朋友。每年12月到春节,都要宰掉上万头草猪。陈大哥回忆起了爷爷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据说当年乾隆皇帝路经后坞村香水岭,被当地的杀猪饭吸引。山猪肉质鲜美,新米齿间留香,吃过无数山珍海味的乾隆帝啧啧称奇,第二天还特意在村里的古井“香水井”边留下墨宝。由此也可知,杀猪饭仅在湖州地区就至少流传了上千年。

  其实,过去农村穷,农民敞开肚皮大块吃肉的机会并不多。当时,一头猪就是一家老小的新衣、孩子的学费、日常的油盐钱。这解馋的一顿饭,在至亲好友间分享,背后反映的是深厚与温暖的情感关系。

  大网捕鱼留有余

  山民杀猪,渔民捕鱼。在德清的洛舍漾,历代形成了赶鱼、捕鱼、吃鱼汤饭的习俗。每年冬季,当地渔民都会选个好天气,在主湖面拉大网捕鱼。随后在空旷的地上搭起大锅,摆上桌子,开煮鱼汤饭。 

  上午8点,参与捕捞的数十条船、几十名渔民、上百名拉网帮工蓄势待发。渔民们先在网底串上定钢,让网随定钢快速沉入河底。一小时后,正式开始拉大网。

  老渔民说,要想赶鱼成功,还得摸清鱼儿的性格。“喏!”他指着一片水域说:“这个地方水面一点波浪都没,其实下面藏了很多鱼。鱼儿的尾巴不停在水下摇摆,中和那些波浪,让水面保持平静,它们很调皮的!”

  上午10点,大网被缩小到了20米见方的范围,鱼儿不时跃起。11点半,渔网聚成乒乓球案台大小,网中全是密密麻麻的鱼儿,在正午的艳阳下,泛出闪闪耀眼的银光。网越聚越小,紧接着渔民开始将鱼儿分类捞出。

  个头小的鱼儿被扔回漾内,捕获的三十多斤“鱼王”也要重新放回水里,老渔民说,如果明年仍能捕到“鱼王”,就预示着漾内的鱼儿健康生长、并未逃离。

  放归小鱼和“鱼王”反映出中国传统的“留余”思想。记得有这样一幅对联:“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种“留余”思想,更预言来年获得丰收、年年有余。

  我凑上前询问岸上的一位帮工,他这半天的辛苦会有什么报酬时,被责怪地瞪了一眼:“这是大家的节日,根本不收什么钱”。承包人张玉祥说:“这一网共捕了一百多担鱼,大概有十几万斤。捕鱼结束后,这200多名渔民,我们每人要送上一条鱼,然后请大家吃顿鱼汤饭。”

  洛舍漾居委会主任陆阿华介绍说,当时先祖渔民生活艰苦,虽然整日与鱼打交道,却只能吃卖不掉的小鱼小虾。随着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的鱼汤饭也有了两大转变:一个是渔民不再只吃小鱼小虾,而是专挑具有营养价值的青鱼以及花鲢等上好的大鱼犒劳自己;另一个是,制作鱼汤饭的地点,已经不是过去因陋就简的空地,而是拿到附近饭店加工。当地的农家乐,也因此红火了一把。

  吃完鱼汤饭后,我们又行走至新市古镇,在这里看到了羊肉饭的制作过程。一碗羊肉、一壶黄酒,成为新市普通市民在过年关的特别美食,也寓意着喜气羊羊过新年的美好愿望。

  在德清行走的两天里,我终于领略了江南的年俗味道,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温暖。想到现在我们年轻人,只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不免有些愧疚。谁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只有“吃”与“喝”,其实它满载着祖宗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劳动、珍惜情感、懂得分享。


浙江日报 新农村·走读 00022 年俗饭里品人生 2011-01-11 nw.D1000FFN_20110111_4-00022 2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