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新农村·城乡通道

奉化千名山里孩子与宁波爱心人士结对——

我们有了城里妈妈

  结对现场
  医生为小柯检查
  城里孩子和结对孩子合影
  摄影:吴晓鹏 徐佳伟 王景波

  一定让小柯能行走

  经宁波市妇儿医院实施“脑瘫后遗症矫形手术”后,留守儿童小柯上周末终于出院回家了。小柯爸爸打工所在的工厂破例派专车前来医院接,结对小柯的马一丹和林萍等多位爱心妈妈以及妇儿医院的众医生、护士也纷纷前来为小柯送行。

  小柯来自奉化大堰镇万竹村。由于早产缺氧,他有诸多先天缺陷:脑瘫、双侧隐睾、先天性心脏病,不能正常地行走。2010年2月1日,在“爱心妈妈结对奉化大堰留守儿童”现场,小柯同时被来自宁波的几位爱心妈妈争着认领。

  丁丽娟、丁盛夫妻俩为小柯申请到了妇儿医院和宁波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的“残疾人康复工程”免费治疗名额,12月9日,小柯被几位“爱心妈妈”从山里接进了宁波市妇儿医院。

  “这次手术很成功!原本弯曲的腿现在非常直,大约6周后就可以拆纱布。”从手术室出来,还是满头大汗的丁盛就高兴地告诉小柯的亲人们,“这次手术有望让小柯能够正常地行走。”

  小柯拆除纱布后,还需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爱心妈妈们目前已与江北康信康复医院取得了联系,不久,他们将再次相约进山去接小柯入住康复医院。

  50名儿童一抢而光

  2010年2月1日,在奉化市大堰镇中心小学的走廊上,临时挂上了50张红色的爱心卡片,上面介绍了50名大山中留守儿童的基本介绍以及他们的新年愿望……

  上午9点半,50多位乘大巴前来大堰中心小学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一下车就直奔这道“爱心墙”,没等看完上面的介绍,就忙着摘下了爱心卡,然后按爱心卡上的编号,去阶梯教室寻找即将成为自己“儿子”或“女儿”的留守儿童。不到3分钟,走廊上的爱心卡不见了。

  “我知道我的女友要来当爱心妈妈,我非常支持她,就和她一起来奉献爱心了。”在东航部队工作的小魏说。除了像小魏这样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爱心爸爸外,也有因为爱心妈妈临时有事而来替代的爱心爸爸。

  奉化市妇联主席葛桂娣告诉记者,从2007年以来,类似这样的结对活动陆续推出了十几期,推出的近千名留守儿童名额都被一抢而光。

  爱心,不能冷却

  对于大堰山区的小刘宏来说,虎年春节是他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大年初三,爱心妈妈辛晓平把他接到宁波过年。逛游乐场、玩海洋世界、逛超市、吃比萨饼……辛女士为小刘宏设计了不少活动,让小刘宏玩得好不开心。辛女士还给刘宏讲了很多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

  辛女士代表的是众多爱心妈妈的心声:这是一份责任!爱心,不能冷却。

  “结对以后,我们该怎么办?”来自宁波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们在回去的路上还在讨论着。来自市区一位“爱心爸爸”有个好提议,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建一个爱心妈妈经验QQ交流群,大家一起组织活动,一起关心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探讨遇到的烦恼。

  正是这份责任,奉化“爱心妈妈”陈峰儿,经常和与其结对的大堰三溪小学的付允灿谈心,询问他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多次为他支付生活费。还隔三岔五地送去整套书籍,嘱咐他在空余时间要多看些书、多学些东西。陈峰儿表示,“结对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责任的起点。”

  我们不再孤单

  农村留守儿童在面临生活上窘境的同时,更面临着精神上的“缺乏温暖”。正如奉化市留守儿童最多的大堰镇三溪小学校长介绍,“这些学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出门在外,长期靠爷爷奶奶扶养,性格普遍孤僻,情感普遍冷漠,缺少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如何用爱去温暖幼小心灵,成了爱心妈妈的共同话题和目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爱心妈妈的关爱,许多孩子变得自信、开朗。

  大堰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小周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在其班主任眼里,“自第一天来上学起,性格就明显比别的孩子内向”。

  然而,自2007年与“爱心妈妈”结对以来,小周渐渐变得活泼开朗了。“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愿意跟其他同学交朋友,笑容明显多了。”小周的班主任老师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小周结对的“爱心妈妈”周妈妈,几年来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停止或者疏远对小周的关心。虽然相隔有近2个小时的车程,周妈妈一到节假日,就会带着钱和礼品来看望小周,平时隔三岔五地给小周打电话表示关怀,在小周生日的时候会带着蛋糕和学习用品来陪他一起过生日。

  周妈妈告诉记者,“只要抱着一颗真心,孩子会感受到那份爱的。”


浙江日报 新农村·城乡通道 00021 我们有了城里妈妈 2011-01-11 nw.D1000FFN_20110111_7-00021 2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