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繁忙,工人短缺,义乌等地劳动力市场出现熟悉的场景
一线又见“用工突击队”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叶圣义
本报义乌1月10日电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叶圣义
临近年关,义乌人力资源市场门口的人还是不少。
义乌双华饰品厂的项先生今天已经是第四次来到这里。车上除了粘贴普通员工的待遇,多了一张临时工的工资待遇:“50元/天,包吃住,做满20天一次性结账”。
项先生此举,迫于无奈。年前还有一批订单要赶出来,但正式员工现在难找,如果不招些临时工顶上,肯定不能按时交货,到时候损失更加惨重。
不到一分钟,项先生的车旁就围满了人。不过,他们对项先生开出的50元/天的薪酬标准都表示不满意。一位外号叫“四喜”的河南打工者叫着,“起码80元/天,不然你肯定招不到人。”
在义乌,不少加工企业需要赶在春节、情人节前完成订单,而接近年关,从企业流出的打工者已经开始返乡,招人变得比往日紧张。因此,从两个月前开始,义乌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临时工待遇就一直呈上涨趋势,现在已经由四五元/小时涨到了七八元/小时。即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也需要80元一天。比起正式员工目前市面上1800元/月的行情,临时工的酬劳无疑相当诱人。
因此,不管是市中心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是大陈镇、江东街道的一些临时聚集点。有相当一部分人宁愿做临时工、当“突击队”,而且随着年关临近,临时工薪水的上升,这一比例明显增多,甚至还有不少是从其它地方赶来的。
毛传荣前几天刚与同事来到义乌人力资源市场。之前,他们在杭州为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做搬运工。临近年关搬运的活暂时停了,他就和同事到义乌来看看,如果找到临时的工作,做个十几天,回家过年还能给家里多买几件衣服。
在义乌江东街道甚至已经形成类似组织的“突击队”。像“四喜”有个老乡,“很能耐”,手上经常有活,每次号召老乡一起干。他去年才出来打工,对这种自由的赚钱方式还挺满意,“我们有工作就一拥而上,没有工作就在村口转悠,等待下一个老板的出现。”
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些“突击队”用工方式灵活。凤凤饰品厂老板曹女士手下只有七八个员工,每次接到单子,她都出去拉十几个临时工加班加点。按她的话说,“平时不用养这些人,临时用用,也是划算的。”然而,更多用工企业招“突击队”是无奈之举。尤其对已具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除了人力成本太高的因素,这些“突击队”的素质也不稳定。金华泰明威造纸厂老板金女士告诉记者,“突击队”多数按天计算费用,干活效率普遍低于企业正式员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也不愿意招这样的员工。”
不过,这样的用工“突击队”真的更赚钱吗?记者遇到“四喜”的时候,他已经在村口转悠了三四天,如果今明两天他再找不到一份工作,吃饭都会成问题。在这里,每天都有四五百人蹲点在这个临时的劳动力集市,然而真正能接到活的,不足100人。如此计算,每个人平均四五天才能接到一份临时工作,尽管临时工的待遇高,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四喜”自己也笑着说“根本存不下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