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令 小城快跑
2011 年元月,冬正凛冽,春运的列车准备开行,中国人争先恐后地踏上回家的路。
令世界惊讶的最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正在上演。
长久以来,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向着大都市集聚,这成了中国社会最典型的格局——一边是人满为患、都市病、资源紧张;一边是消失的村庄、流动的农民,以及失落的乡土记忆。
但,变革已无可抵御地降临,变化,润物细无声。
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8%,浙江也将超过57%。
这意味着,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在数量上实现对等,城乡鸿沟正在弥合,对立正在松动。
有人说,这意味着,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转向城乡双向流动的开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印迹开始模糊。
眼下,“十二五”征程已经启动,未来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变革已经整装列队——这,正是我们眼下所站立的历史节点和命运节点。
《新农村》周刊便从这个节点出发。
在这里,你可以感知浙江乃至中国,正在发生的非凡的改变;在这里,你可以遥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格局和情怀;在这里,你可以阅读时代的澎湃、命运的交响。
在这里,我们一起阅读未来。
虎年岁尾,记者从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浙江省政府已正式发文,对27个中心镇将试点培育小城市,未来3年投资总额将达1350亿元。“小城市培育,将是浙江投资拉动消费重要的增长点和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新平台。”
本报记者 蒋蕴
浙江新型城市化的进程,向下延伸的速度正在加快。
刚刚被列入了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浙江省27个中心镇,已在悄然酝酿一场全面的体制革新。日前,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试点镇将被赋予“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1月9日,记者从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获悉,乐清柳市、慈溪周巷、萧山瓜沥、桐乡崇福4镇已率先拟就了未来3年的小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其余试点镇,将于本月底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
那些未来城的理想,正跃出纸面,走在路上。
27镇,抢位“未来城”
什么是“小城市”?
这个貌似很不新鲜的名词,其实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直到最近出炉的“浙江省小城市培育建设标准”中,才有了较清晰的界定:
小城市参照基本相似中等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按照城市的理念实施服务管理,比照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要求,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和人口有序集中,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90%。它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能主动承接大中城市的转移,是有效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宜居宜业,彰显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中心。
“与中心镇相比,小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集中度更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强,政府职能配置和运行管理更有效。”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姚作汀表示,到2013年,27个试点镇中将有一半左右可以在建设规模、经济实力、城市设施、服务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达到小城市的标准。
小城市的标准包括5大类45项,其中有: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户籍人口6万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以上,年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90%以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设施较为完善等。
“初步分析,到2015年,绝大多数试点镇都能达到小城市的发展目标。”姚作汀说。
憧憬,小城在行动
周巷人已经跃跃欲试。
《周巷时讯》是一张慈溪周巷镇的报纸,在去年12月15日的头版,有两行醒目的大标题——“创新强镇,合力建城”。
城,并不是这个15.6万人口的中心镇遥不可及的梦想。未来3年,周巷镇各类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22亿元,包括建设改造三条骨干道路、一条现代商贸街、七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一个省级标准幼儿园、一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等。
根据已编制的三年行动计划,瓜沥镇今后三年总投资不少于100亿元,柳市镇132亿元,崇福镇120亿元。
姚作汀预测,此次确定的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未来3年的投资总额将达1350亿元。与发展矛盾突出的大城市相比,小城显得更有活力。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城市贡献率仅占45%左右,小城镇贡献率则达到了55%。
那些未来的小城市,都怀揣着理想。
瓜沥镇计划,以“环杭州湾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工贸卫星城”为目标,加速人口的集聚。
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的柳市,则很希望融入温州大都市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和“民营经济创业投资总部基地”。他们的野心是,利用温州中心城市的水运和航空口岸,“参与区域分工、甚至国际分工”。
“40%的投资需求会转化为消费需求,一个市民的消费,是一个农民的三倍以上。”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指出,农村变成城市,农村的消费必然要转化为城市消费,农民的消费要转化为市民的消费,“这其中的增长空间巨大”。
进城,农民市民化
今年,柳市镇要增加1000只垃圾桶。
“城乡居民对市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乐清柳市城市管理服务站站长金振华说,“很多缺失的城市功能,亟待补足。”
周巷镇兴业路、振工路的交通信号灯、隔离栏,也很快会增加。瓜沥镇则在计划,组建自己的出租车公司。很快,一个乡镇级大型商贸综合体要落户崇福,农民也能享受与城市相当的购物、休闲设施。
“小城市是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交汇点,”省发改委城乡体改处负责人说,“加快小城市培育,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浙江本轮启动的小城市培育试点改革中,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成为外界瞩目的内容。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市集中,浙江提出“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出台低门槛落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农民进城激励政策”。
这其中释放的信号,颇有深意。让农民转化为市民,不仅仅是职业的转变,也不仅仅是空间居住地的转变,而是身份的转化。
最新的信息是,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的原则,浙江将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例如萧山瓜沥镇就明确规定,本地农民原有政策待遇可保留、城镇居民基本福利待遇能享受,同时鼓励外来人口中技工以上高素质人员落户。到2013年,当地新增户籍制度改革进城落户人员要超过17000人。
怎样让小城生活更美好?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将试点镇政府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型城市政府,从建设农村、管理农民,到学会建设城市、管理市民,是一步不小的跨越。
从镇到市,华丽蝶变
到本月20日,苍南县龙港镇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刚满一年。这家镇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去年日均办件量达400多件。这一轮改革中,小城市试点镇的一些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权限,将进一步扩大。
外界评价,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浙江,开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向纵深突破。乡镇功能性质的中心镇,正掀起一场华丽蝶变。
列入试点的27个中心镇,都不是县(市)政府所在地,但财政收入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领先。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今后3年,浙江将每年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镇向小城市发展。
政策明确规定,“允许适度调整试点镇的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在已披露的计划中,到2013年,周巷镇建成区面积将新增3平方公里,崇福镇新增3.5平方公里,柳市镇新增5.2平方公里,瓜沥镇新增3.9平方公里。此外,在用地、信贷、税费等方面,试点镇也得到了相当力度的政策倾斜,将建立设有金库的一级财政体制。
柳市人最爱讲的一个笑话是,外省的朋友寄来一封信,信封上的地址栏里写着“浙江柳市”。其实柳市的“市”,最早是集市的意思,因柳树下形成的集市而得名。
眼下,越来越清晰的城市图景,让这个坐拥375亿元工业产值的小镇萌生了新的冲动。这个农业时代传承下来的名称,会不会在疾速推进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拥有更丰富的涵义?
也许,未来并不遥远。他们要做的,就是一直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