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体育

5年投入22亿元 重还一江清水

绍兴县全面实施清水工程

  水乡绍兴县正在举全县之力“治水”。该县将用5年时间,投入22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清水工程”,让水乡、酒乡、桥乡,重现昔日的美丽。

  悠悠鉴湖水,让绍兴享誉几千年。水乡、酒乡、桥乡、东方威尼斯……绍兴众多名声在外的独特“头衔”,大多数都因水而生。但高度发达的印染业,也让该县的水环境不堪重负。绍兴县水电局局长葛美芳在接受访问时说,实施清水工程,重还绍兴一江清水,在绍兴县,成了最大的民生工程。

  绍兴县将截污堵源作为“清水工程”的首要环节。为切断工业污染源,绍兴县实施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5年内,将有80%的印染企业,逐步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据悉,目前,首批23家印染企业已签订搬迁协议。另一方面,绍兴县对现有印染企业实施铁腕治污。自今年9月份起,该县建立了倒逼减排机制,凡COD浓度排名最高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依法关停。

  在大力治理工业污染源的同时,绍兴县对生活污染源的治理也毫不含糊。他们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加快城镇住宅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严防生活污水入河;另一方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进行治理,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笔者近日在夏履镇莲增村看到,该村家家户户都在建设“三格化污水处理池”。从农户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通过生物作用逐步分解后,就能变成干净的水,可以用来浇花。

  绍兴县纵横交错的河道,为畜禽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养殖污染物也弄脏了河道。为此,绍兴县对河道边上规模在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全部实施搬迁;对麻鸭养殖场,则进行生态化治理。笔者在安昌镇的一家麻鸭场看到,一张大网,将密密麻麻的鸭子与主河道隔开。据养殖户告诉笔者,他们在网内,放了许多螺蛳、水草,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物空间,鸭子产生的污水,就不会流到外河去。

  在堵住污染源的同时,绍兴县加大力度实施河道清淤疏浚。目前,绍兴县有1141条河道,全长1903公里,其中平原地区河道有896条。按照“清水工程”规划,5年内,该县将基本完成柯桥城区河道水域以及浙东古运河、漓渚江、兰亭江等20条重点河道的清淤整治,全部清淤将达500万立方米。

  为让河水能够流动起来,绍兴县将实施柯桥城区河道活水工程和安昌古镇活水工程。其中,安昌古镇活水工程将结合古镇保护开发,通过新建引水泵站、抽水站、节制闸等控制性工程,使安昌古镇河道真正变成活水。

  绍兴县还将按照“自然性、生态性和亲水性”的要求,实施生态护岸、植物固岸等河道护岸工程建设,5年内完成河道护岸200公里;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理”的要求,抓好河道(溪流)清草保洁的常态化工作;同时,推进河道绿化工程建设,计划5年内完成河道绿化300公里。

  据介绍,该县“清水工程”目标是:全县印染企业集聚率达80%,河道治理面达80%以上,企业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设达到100%,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城区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6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从而使全县河道水质有根本好转,达到四类水体标准要求,其中鉴湖主体、小舜江流域等上游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体标准。

  周智敏 冯文华

  一年5座110千伏变电所投运

  诸暨电力给力

  地方经济发展

  “变电所造好了,我们的好日子来了。”近日,诸暨市次坞镇新民村村民蒋欢军两口子在自己住宅旁边,腾出场地,准备再买4台数控车床,扩大五金加工业务。

  次坞镇一直没有110千伏变电所,原先用电主要依靠邻镇一座110千伏变电所供电。蒋欢军家经常出现低电压现象,影响了正常生产。近日,110千伏次坞变电所投入运行后,这种状况将大为改观。 

  像蒋欢军这样的个体工商企业,诸暨市有10万余家。今年,诸暨市制定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意见,实施了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致力培育袜业、铜加工及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珍珠、环保新能源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前所未有,新上千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96个,总投资480亿元,其中当年投资16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用电量将比现在增长近50%。

  诸暨市供电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投资计划,未雨绸缪,加快电力设施建设进度,全力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今年,该市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为7.5亿元,建设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9座,变电所建设的数量和投入的资金创历史最高水平,居全省县市第一。其中,5座110千伏变电所当年投入运行,全市供电能力增加近两成。

  翁均飞 毛年永

  借产业聚集“腾地” 向规划空间“要地” 以市场调控“节地” 让存量盘活“变地” 用拆迁建新“生地”

  绍兴县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绍兴县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借产业聚集“腾地”、向规划空间“要地”、以市场调控“节地”、让存量盘活“变地”、用拆迁建新“生地”的“五地”新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含金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借产业聚集“腾地”。今年6月,绍兴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决定将全县符合集聚准入条件的印染企业,逐步搬迁到滨海工业区。在搬迁安置建设用地的核定上,严格按照节约集约要求实行用地双控,在用地不超过原土地面积的前提下,按核定排污容量分段计算供地;企业原有印染产业用地收回国有后,按照规划要求再行挂牌公开出让。如此,可腾出宝贵的发展用地1万余亩。

  向规划空间“要地”。绍兴县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借“天”生地,“长”高厂房。金鑫聚酯化纤有限公司总投资8亿元的熔体直纺项目,原来计划占地270亩,后来经科学设计,实际仅用了101亩。向空间要地,同样体现在城镇建设上。商贸项目原则上应建高层建筑,城区容积率应在3.0以上,其他镇(街)、开发区应在2.5以上;住宅、住商类商品房,原则上为高层建筑,城区容积率应在2.5以上,其他镇(街)、开发区容积率应在2.0以上。同时,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增加地下建设开发空间,如对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单独确权发证等。在新农村建设上,绍兴县合理划分了“建设区、保留区、拆迁区”,并具体界定范围。同时,遵循“推进公寓式,规范联立式,严控独立式”的基本方针;还鼓励农户放弃宅基地到县城或镇区置换公寓房。

  以市场调控“节地”。如何发挥市场对土地的调控作用,绍兴县连下了三步棋:第一步棋是全县所有经营性、工业性项目用地,必须全面实行公开“招、拍、挂”制度;第二步棋是运用税收杠杆,调节并激励企业减少粗放用地;第三步棋是严格土地资产处置与管理,严格实行项目竣工综合复核验收,促使企业规范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

  让存量盘活“变地”。为加快对长期闲置用地的盘活利用,让“存量”变“增量”,绍兴县形成了五项强有力的机制:一是“保证金”机制,促使用地单位按期开竣工;二是“三挂钩”机制,即将镇(街道)、开发区存量土地盘活情况直接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与该企业参与经营性用地参拍资格挂钩,与该企业新增用地工业项目申请资格挂钩;三是全程督查机制,对盘活利用闲置存量土地进行实地督查;四是媒体公告机制,对有关企业实行每季亩均税收、亩均销售的排名公示制;五是闲置处置机制,对闲置时间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已出让土地,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其限期复建。

  用拆迁建新“生地”。近年来,该县通过创新拆迁方式,合理安置补偿,科学划定拆迁区块,大力加大“城中村”、“镇中村”及“空心村”的城区印染企业搬迁与改造步伐,以拆旧建新为突破口,积极盘整建设用地,优化了土地布局。对于农村住房,通过实施拆旧建新、推进公寓式建房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四层以上农民公寓房建设。

  冯文华 胡 江

  清水工程的实施,使绍兴县的水更清了。

  ·资 讯·


浙江日报 体育 00012 绍兴县全面实施清水工程 2010-12-23 nw.D1000FFN_20101223_10-00012 2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