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军民共谱鱼水歌 奏响现代双拥曲

——义乌市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纪实

  军民共谱鱼水歌

  奏响现代双拥曲

  ——义乌市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纪实

  这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亲切地称呼她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又是一片为中国革命“盗取天火”的红色土地:1920年5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在这里问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是她留给人们的传统印象,“全国双拥模范城”则是她另一张金名片。

  这片多情的土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和“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等殊荣。双拥工作则列入了改革开放30年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驻义部队建设成绩显著,其中海军驻义场站荣获海军“优质安全场站”,海军义乌飞行团荣获“海军先进团党委”、“海军基层建设先进团”。虽然已进入隆冬天气,但在义乌,依然可以看到社会各界对驻义部队广泛开展的科技拥军活动,他们给予了部队人力、物力、智力的全方位支持,谱写着“小商品城、大双拥情”并驾齐驱的双拥工作新篇章。

  创新机制谋深化

  夯实基础促长远

  义乌有着光荣的拥军传统,她的每一任书记都以各自的爱国拥军情怀,引领着义乌人民尚武拥军的滚滚热流奔涌向前,并连续五届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年7月,又第六次荣获了省级双拥模范城。现任市委书记黄志平从上任的那天起,更是接过了前任书记的接力棒,以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心探索与把握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特点规律,书写了双拥武装工作新篇章。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装工作急需创新、探索。为解决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监控系统信息化升级改造,解决作战指挥中心的资金和其他问题,市委书记黄志平主持召开市委议军会,以现场办公会形式,最后由财政一次性落实所需经费。对上级赋予的各项演练任务,他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人员抽调、器材征用、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落实,确保演练畅通。浙赣铁路义乌段移线工程涉及军地土地置换,其工作难度非常大。今年7月13日,义乌市主要领导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赴宁波与东航部队领导磋商,使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尽快解决,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基层武装部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抓好基层武装部的规范化建设,义乌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市人武部机关的战备配套建设,升级了军用设施设备,从而提升了指挥机关应急战备能力。同时,市委书记黄志平还要求各镇街要围绕“四个基本”的总要求,结合实际抓好基层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13个镇街武装部全部完成了战备器材库室的建设,13个镇街武装部全部实现规范化达标,基层战备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为了抓好武装工作的阵地建设,义乌市主要领导多次到市国防教育基地现场办公,要求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扩展射击场和训练场等,并协调解决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建设方面的问题。目前,这个占地200余亩,集训练、教学、会议、住宿、仓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已经成为全市政府机关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军事训练、举办会议及活动的良好场所。全年为全市40所学校军训学生6600余人,为机关部门和企业军训2000余人。

  在重视物质的基础上,义乌市委、市政府更是把人才培训提高到了更高的位置,坚持把军队人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军队保障融入社会保障体系,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岗位责任考评,通过制定《义乌市拥军优属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双拥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了科技拥军、政策拥军、法律拥军落到实处。

  科技强军为核心

  激发群众双拥情

  “科技强军,人才为本”。早在2002年,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就制定了《关于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的通知》。《通知》从指导思想、营造氛围、人才培养、对口支援、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组织全市各个方面广泛开展科技拥军工作,加强对科技拥军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开展“把技术传进军营,把书籍送进军营,把学校办进军营,把老师派进军营”活动,使科技拥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提高部队战斗力,科技强军是核心。义乌市各有关部门围绕“科技人才进军营,科技信息进军营,科技书刊到军营”的目标,积极开展“四到连队”活动:电教电脑到连队、科技图书到连队、科技培训到连队和科技成果转化到连队,协助部队搞好军事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改造与革新。通过充分发挥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军民共建业余技校等场所的作用,积极为部队提供科技信息、技术、知识咨询服务,帮助官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协助部队搞好文化补习。

  在科技拥军中,义乌市有关部门还把支持部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装备研发和设备共享方面,如发挥教材、经费优势,帮助军队改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利用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积极在设备升级和共享等方面加以配合,提供平台,为部队建设解决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研成果在部队转化应用,加速推进装备现代化建设。

  驻义某部雷达站的变压器陈旧,不能满足用电需求,义乌市供电局及时帮助更换了变压器和配电柜;雷达站地处高山与外部联系困难,义乌移动公司把基站建进了深山;由西贝文良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开发的 “西贝虎”水陆两栖特种车,填补了国内水陆两栖全地形作业车辆的空白,为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市科技局在专利方面给予支持补助,加大军品研发和技术支持力度。

  按照同等优先于地方的原则,义乌市对驻义部队在科技项目立项和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驻义部队申报科技进步奖。近两年,由市政府立项的科技项目就有:驻义某部气象台《气象综合应用系统软件》、《义乌机场及周边地区能见度中短期预报系统》,驻义某部通信营《程控交换机电脑语言台控制系统》、《通信电缆(光缆)路游探测仪》等,努力为部队解决科技练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作战能力。

  双拥共建结硕果

  惠民利军促和谐

  科技拥军,提高部队官兵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近年来,义乌市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特别是供电、医院、职校等单位,协助部队搞好士兵文化补习为抓手,加强科技人才培训力度,为部队培训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和发展。

  一台旧电视、二三百本旧书刊,以及战士随身带的口琴等,构成了地处深山的某连官兵以往的所有文化生活。如今,“风景这边独好”:除了彩电,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崭新的电脑、摆满了图书的书架;战士们不仅自写自画办起了小报,还自编自谱创作歌曲;翻开战士们的读书笔记,是一篇篇生动的随感……这就是海军某部雷达连在义乌双拥热潮中涌现的一朵浪花。

  海军某部雷达连由于地处高山,交通不便,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学校为解决雷达连学习困难问题,专门派出2名专业教师,送电脑送教材上山支教,为子弟兵无偿进行技能培训。教师们在山上一住就是一个月,与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同学习。通过技能培训,绝大多数官兵已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许多战士还参加了计算机等级考核,取得了等级证书。据统计,学校已为地方人武部、海军驻义部队、武警部队提供培训40多次,累计为部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6000多人次。

  早在1984年,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就与驻金某部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与时俱进开展科技拥军。当时学校从部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为部队培训烹饪学员,以提高部队基层单位的伙食水平。学员人数由部队自定,学校负责提供师资、教学设备、实训器材,经费由学校承担。一晃27年,截至2010年,学校共为驻金部队培训烹饪学员24期1300余人。目前驻金部队有一句生动的描述,那就是“凡炊烟升起处,必有城镇职校学员”。一些学员由于技术水平较高,被上级单位调用,另有学员怀揣技能等级证书,复员后自闯致富之路。“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成效明显,曾受总政的好评。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网络设备齐全,根据部队官兵的需要,学校为部队官兵开办了电脑、文秘、企业管理等短训班,累计已培训20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培训班学员参加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考核,获取技能等级证书。这些短期培训班,由于紧密结合部队的实际需要,教学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除了短期培训,自1999年以来,学校又根据部队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的要求,在驻金、驻义部队开办了学分制中专班,让部队的官兵,在军营中通过业余学习,拿到了中专学历文凭。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为部队举办各种培训班,这是义乌市为帮助部队培养人才的一个缩影。义乌工商学院、国际商贸学校、电大义乌学院等发挥优势,为部队开办了专业进修课。义乌市人事局培训中心、供电局、中心医院等单位为部队官兵举办微机、会计、文秘、机电、烹饪、医学等各类培训班,培养军地两用人才3000多名。义乌市科技部门、农业部门也根据培养部队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积极发挥科技型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送“新技术、新知识、新品种”活动。

  与时俱进抓实效

  谱写拥军新篇章

  在政府的倡导下,通过开展广泛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军地座谈会以及赠送科技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科技拥军内容,不但在军营里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也在义乌各界营造了科技拥军的社会合力。如今,义乌各部门的科技拥军工作已由政府提倡发展为社会主动参与,从有关部门自发向大规模纵深演变。

  义乌市图书馆为拓展战士们的知识面,组织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等活动,充实完善部队“科技阅览室”、流动图书室,并在驻义部队建立了市图书馆分馆,除定期向部队赠送报刊外,还通过赠送实用生产、管理技术等科技资料,为部队官兵提供了“精神粮食”。据统计,几年来义乌市图书馆在各部队建立了4个分馆,并每个分馆免费提供1万册图书,定时更换。

  义乌市人武部、市司法局成立了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市法院成立了国防利益巡回法庭。四年来,公安部门依法及时查处涉军案件92起,市法院受理军人军属涉法案件70余起。各法律事务所送法到军营,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0场次,组织送法到军营和社区活动25场次。市文广新局免费为部队安装有线电视,市电信公司免费为部队安装公用电话、电讯信号发射塔。市农业部门支持部队农副业生产,把支持部队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科技支农的范围,帮助部队建起了18个蔬菜大棚。

  “拥军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了解部队的需求,才能有所作为。”义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为,通过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广泛的科技拥军工作,促使义乌市双拥工作实现了由一般的办实事向支持部队开展科技练兵转变,由解决一般生活难题向促进部队提高打赢能力转变,走出了一条科技拥军、智力拥军的新模式。

  进入了隆冬天气,新一轮的参军热潮已在义乌广泛掀起。12月6日下午,义乌市征兵办、市人武部举行审批定兵会议,360多名优秀青年被批准入伍。该市在坚持集体、公开、择优的原则,在政审、身体审核“双合格”的优秀青年中进行集体定兵的基础上,整体素质较往年又有了大幅度提升。

  本版组稿:义乌市双拥办 赵 岚 杨文英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军民共谱鱼水歌 奏响现代双拥曲 2010-12-23 nw.D1000FFN_20101223_2-00016 2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