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章导航

瑞安:大城之道

  瑞安:大城之道

  秦声峰 

  瑞安,瓯越古邑,浙南邹鲁,作为“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二十多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使瑞安跻身国内发达县市之列。

  瑞安是一座繁华秀美的时尚都市。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化水平达67%,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初步确立了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定位为全省首批7+1个大城市来培育。

  2009年7月瑞安人民又作出了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部署,谋划了今后一个时期瑞安发展的宏伟蓝图——瑞安将围绕新型城市化主导战略,突出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通过大手笔规划、大规模投资、大力度落实,实现百万瑞安人民翘首以盼的“大城之梦”。

  迈向东海 城市之框

  70多岁的乡下胡老伯,久居瑞安西部山区,最近到瑞安安阳新区的孙女婿家作客。多年未出远门的他,坐着孙女婿的小轿车,沿着崭新的瑞枫公路,去了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塘下中心区,还上了瑞安大桥、高速公路。一圈过后,他诧异于瑞城的变大变美,同时有个疑问始终得不到解决:“以前,解放路一带才被认为是市区。现在,怎么到哪都是市区呢?”

  东扩、北接、南跨、西延,随着一条条交通要道的建设,旷野间耸立起一排排高楼大厦,中、东、南部三大组团快速融合,瑞安城区20年间扩大了25倍。东部的塘下、汀田、莘塍、中部市区、南部的飞云实现“无缝”衔接,飞云江成为城内河,从安阳新区驱车到塘下东北一隅的陈岙,也就半个小时的行程。

  “瑞安城市的发展,以前是由西往东沿塘河、环城河而建,近些年是沿飞云江发展,接下来既要沿飞云江发展、又要向东海迈进。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城市是沿海滨江城市,将来滨海新城建成后,就是滨江滨海城市。”瑞安市委书记蒋珍明认为,建设现代大城市,首先就是明确总体发展方向,找准城市定位,坚持向东、向东、再向东,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大疏大密”的理念,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滨海新城。

  瑞安城市背靠山、面朝江、东临海,市域山田地齐备、江河海兼得,塘河、飞云江镶嵌在市域之中,塘河穿越在城市中心,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目前,瑞安已经编制完成了滨海新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将来要形成 “一核四区”的发展格局。一核就是城市核心区。现在城市核心区是安阳、瑞祥一带,未来应该在滨海规划建设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城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打造未来行政办公区、中央商务区、娱乐休闲广场,形成未来的城市地标。四区,一是安阳建成区,以改造提升、梳理完善功能为主;二是滨海新城区,要通过海涂围垦、农保地的置换,加快建设两条生态发展轴、两条城市发展轴、两条产业发展轴;三是塘下北市区,要加快中心区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集聚商气人气的能力,打造接轨温州的桥头堡;四是飞云南市区,发挥自然资源和围垦平台优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区、江南水乡、物流中心。在“一核四区”构架内,有350平方公里土地,人口达130多万。

  同时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做大做强做美若干个中心镇,有条件的镇要培育发展为小城市,通过旧村改造、农房改造,构建“1+X”的农村新社区,使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

  五大体系 城市之能

  “这水可真清澈,一点杂质都没有,跟以前的‘黄泥水’一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上。”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在塘下镇居住了几十年的王文月开心极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喝水、用水烦恼了。10月30日晚,万吨高标准净水从瑞安凤山水厂贯涌而出,通过管网流向千家万户,塘下30多万群众喝上标准自来水。

  “大城市不仅仅是规模大,更要配套齐、功能强、辐射广、结构优,由原来的中等县城建设向大城市建设,由中心城市建设向市域统筹建设升级”,蒋珍明认为,宜居宜业,就是城市要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良好,实现“三生”融合,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三生有幸”。

  针对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的情况,瑞安彻底破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旧观念,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建设基础设施“五大体系”,即构建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运行高效的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动力信息体系、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体系。

  这五大体系既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又是重要民生项目。这几年,瑞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了大攻坚大推进的态势,投资年均增幅在20%以上,2006年重点工程投资仅11亿元,2010年达到30亿元,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系列项目建成投用。

  目前,交通体系建设五年规划正在实施,总投资150亿元。供水体系基本形成,3年时间投资7亿元,实现了大网覆盖、城乡同网同价,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优质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加快,日处理1000吨的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明年6月可投入使用,14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用。旧城区、莘塘片、安阳区块等截污纳管工程进展顺利,截污系统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污水日收集处理量由两年前的1.7万吨提高到5.7万吨。能源信息建设方面,已基本形成高低压相匹配的电网结构。同时大力推进天然气、液化气输气管网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电视、3G通讯网络。防灾方面,加快推进滨江防洪三期、飞云江南岸防洪堤等建设,如期完成下埠水闸、中塘河疏浚工程,城市防洪闭合圈初步形成。

  品位、文明 城市之魂

  一棵棵枫树都“熟”了,紫红色、深红色、大红色、橘黄色的枫叶交织在一起,一群学生在万松广场的红枫、绿草间玩耍嬉戏。

  这个广场原是山脚下的一片荒地,如今她集休闲、娱乐、文化、景观为一体,有3座音乐喷泉、一座水雾喷泉、绿色草坪、景观拱桥、曲桥、方亭、牌坊、欧式建筑等,形成一道独特的中西结合的风景线。

  近年来,瑞安因地制宜,因循整体自然风貌特征和山水环境,发掘和完善城市新的自然、人工、人文景观特色,努力打造以明镜公园、集云山生态公园、万松山公园、隆山公园及烟墩山公园等为代表的新的城市文化精神和形象风貌。

  “一座只有钢筋水泥的城市只有形而没有魂,只有提升了城市品位,才能更好地显现城市的魂,”蒋珍明说。

  尤其是去年以来,瑞安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为载体,始终坚持“真创、实创、持续创”的理念,咬定目标,狠下决心,强化举措,着力创造一个整洁靓丽、文明有序、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瑞安山水生态优势,把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全力做精做美“集云山下、云江两岸、塘河沿线、玉海楼旁”四篇文章,彰显瑞安“山水生态、文化名城、时尚都市”的个性魅力。2年投入10多亿元,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疏导与整治并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力实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章建筑、社会治安“四大整治”。投入3000多万元,实行“多把扫帚”为“一把扫帚”的环卫体制改革。投入1600万元改造提升7家重点农贸市场。在全省率先实行酒后驾车“三个一律”的严厉整治,坚决实施市区违章停车“六个必拖”。2009年以来在全市机动车激增近6万辆、总量突破29万辆的情况下,全市各类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了15.3%。制定出台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去年以来拆除违法建筑6.7万平方米。全力开展治安乱点整治,刑事发案总数在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又下降了6.8%,社会面呈现了“刑事发案下降、安全事故减少、信访秩序好转、群体性事件有效控制”的良好态势。

  现代产业 城市之擎

  11月中旬,由瑞安市8家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组建的渔业“航母”——瑞安华海海洋科技联盟成立。在构成这个联盟的八大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8家企业将在科技联盟的框架内开展科技合作、研发创新、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共同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这是瑞安自2006年以来,成立的第5个联盟式创新平台。

  “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都不能再延续原来点上膨胀、线上扩张的“低小散”发展模式,一定要集聚起来形成大平台。”蒋珍明认为,只有集聚起来形成规模,才有竞争力,瑞安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因此,瑞安深入实施产业提升行动,落实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引导汽摩配行业向整车、部件发展,机械电子行业向机电一体化、重型装备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向高科技、新材料发展,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制定出台11个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下派专家组分行业进行推动。其中汽摩配行业成为全省培育现代产业集群20个试点之一,云顶载重汽车、南洋电动汽车项目成为新亮点。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风电装备、电动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瑞安市科技孵化器、汽车电子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药机行业“8+2”联盟等揭牌投运。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培育新型经济业态,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构建“1+X”政策体系,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江南物流园区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物流项目,加快“退二进三”步伐,瑞安商城改造提升、农贸城迁建等工程稳步推进,在建的14个重点服务业项目计划投资达110亿元。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试点工作、金融改革创新成为全省典型。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瑞安:大城之道 2010-12-23 nw.D1000FFN_20101223_2-00020 2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