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遂昌“山上浙江”的生态样本

  热烈庆祝丽水撤地设市10周年

  遂昌

  “山上浙江”的生态样本

  很少会有这样一个地方,作为林业大县,却主动新增生态公益林下调省定木材采伐计划;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会有如此雄心,宣告三年内告别化肥农药打造原生态县域;也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群众全情投入乡村旅游,全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400年前,遂昌县令、戏剧大师汤显祖不吝用“仙县”来赞叹遂昌的美好。400年后的今天,“金山林海、仙县遂昌”更加夺目——一提到遂昌,人们马上想到“原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原生态农产品、中国洁净乡村、竹炭……丰富多彩的原生态元素打造了遂昌丰富多彩的“山上浙江”样本。

  在遂昌,生态文明建设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是新山区的科学发展之路。县委书记葛学斌表示,遂昌的目标是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原生态精品农业、生态低碳工业,打造中国洁净乡村,把全县作为一个生态景区来打造,处处体现“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理念,从而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民参与的,含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的生态社会体系。

  “十二五”感言

  坚持生态文明引领

  打造乡村休闲名城

  

  中共遂昌县委书记 葛学斌

  

  面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将更注重追求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 山区发展正面临生态文明兴起、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三大战略机遇。

  结合遂昌实际,如何把握机遇至关重要。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积极探索实践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这将是遂昌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发展路径。我们将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打造“健康、快乐、休闲”的县域品牌,争做“中国生态第一市”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的领头羊和生态经济的先行区。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经营山水”和“旅游泛产业化”理念,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培育彰显山区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从引领未来的战略高度来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积极推进省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试点和加快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湖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10个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积极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加快构建“五区五园百基地”,三年内全面限制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和添加剂使用,全面实行原生态标准化生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原生态精品农业新增产值8亿元以上。全力打破工业发展空间制约,全力推进生态工业,打造低碳经济之城。力争到2015年末形成承载300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发展空间。强力推进金属制品和建筑五金制品、特种纸、竹炭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实现集群、循环、低碳发展。

  着力打造“中国洁净乡村”,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和村庄绿化。力争到2015年末,基本形成以混交林为主、结构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群落,公益林建成面积达到85%以上,实现森林质量、森林蓄积和森林碳汇三提高。完善河道保洁、采沙、水域占用和渔业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机制。全面实现省级生态县、省级旅游经济强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六城联创”目标。

  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打响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和文化节庆品牌,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微笑遂昌、洁净乡村”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致力构建生态社会。“十二五”期末,全面消除后进村,建成25个中心村,10个生态文化特色村。通过三年努力,60%左右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高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本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生态环保投入力度,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社会构建的全方位考核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公众参与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力度,提高环境监管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推进生态工业、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的融合,努力建设浙江省一流、长三角优秀、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名城。

  数据遂昌

  生态建设孕育新优势

  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地区的遂昌,生态有底气:82.3%的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195.1万亩的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第一,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华东几近唯一,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

  

  到过遂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数据显示,遂昌地表平均负氧离子数达9100个,属空气特别清新类型,高出世界宜居标准6倍以上。比其他地方更具优越性的是,遂昌不仅保存较为完好的森林生态,更有代表生态质量的大面积次生原始阔叶林分布群。

  坐拥生态屏障,遂昌人是幸运的。不遗余力地保护生态,遂昌人又是睿智的。因为遂昌人知道,在生态文明兴起的大背景下,生态就是最大优势,所以倍加珍惜。

  早在2008年初,遂昌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大面积开展森林限伐,确定了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部山林面积、木材采伐量同比2007年下降双过半目标。

  着眼于森林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林改,得到以林为生的广大山区群众的支持。看到了好生态带来农家乐乡村休闲的发展、原生态农产品增值的好效应,群众主动带着林业工作人员上山勘测,100多万亩公益林界定仅用时三个多月。现在,遂昌全县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95.1万亩,总量居全省首位。至2009年,全县重点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林木总面积的58.8%,木材采伐量比2007年下降57%,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遂昌生态之美,不仅在于良好的森林生态,合理的林分结构,还在于其交错纵横的2800公里秀美生态河道。遂昌全面落实河道保洁、河道采砂、渔业渔政和水域占用“四位一体”河道管理新机制。由此,全县1467条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出境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沿溪村庄自发成立了199支河道保洁队护河、护渔、护林。林茂、水丰、岸绿、景美、鱼游景象天天再现。与此同时,遂昌农村生态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374个村生态公墓,火化区行政村生态墓覆盖率达100%,沿河、沿路、沿景范围基本消除“青山白化”现象和有碍景观的视觉污染。

  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遂昌又集中开展省级生态县、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等“六城联创”和新农村绿色活动。随着生态建设不断推进,遂昌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更加凸显。

  洁净乡村造就新品牌

  到2012年,全县所有乡镇都将建成洁净乡镇,80%的行政村建成洁净村庄,80%家庭成为洁净家庭。开展“洁净乡村、微笑遂昌”活动并非只是简单的卫生清扫和一个笑容这么简单,而是着眼于建立乡村保洁长效机制,转变农村群众生活方式,打造县域特色品牌,培育农家乐乡村休闲产业,并以此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村道上捡到三个烟头,免费请吃大餐。”这是珠村畈村民在网上作出的承诺。这个被网民打趣为“史上最牛小山村”是遂昌开展“中国洁净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到过遂昌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洁净是遂昌乡村的门面,淳朴热情是这里的招牌。从去年开始,遂昌致力于打造“中国洁净乡村”和“微笑遂昌”,富含生态人文的乡土气息让人深受感染。

  “县里推行的洁净乡村活动,就和康庄工程政策一样让百姓称道,是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金竹镇交塘村民郑全辉说,村庄干净,看着养眼不说,蚊蝇少了,大家生病都少了。

  “我们计划首先在景区、公路沿线开展这项活动,用三年时间完成80%洁净村庄建设任务,没想到所有村庄热情高涨,主动积极参与。”遂昌县洁净办主任、环保局长徐根耀说。

  现在,遂昌全县39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保洁队,村村都有相应垃圾处理设施。村党员干部群众主动领责,高坪乡桃源村20多户农家乐经营户主动担责领职,包干全村卫生保洁。柘岱口乡际下村为保村庄整洁,出资买垃圾桶、建垃圾处理设施,义务免费为上游的福建际洋村处理垃圾。在濂竹乡苏旺村,你乱扔垃圾连小孩都会和你急。洁净理念固化农村百姓心中。

  清洁革命带来的不只是洁净乡村,还有村民生活方式转变及旺盛的旅游人气。

  桃源村利用高海拔和万亩杜鹃长廊优势,今年已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妙高镇汤山头村依托洁净招牌和千年红豆杉的优势,大打养生牌;高山流水三井村、湖光山色珠村畈、渔歌温泉红星坪、茶香汤沐大田村、千年银都刘坞村……一个个以洁净为基础,特色各异的魅力乡村成了都市人怡情之处。

  “原生态”引领健康新时尚

  今年初,遂昌人民代表大会以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加快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的决定,三年内将全面限制合成农药、化肥使用,告别农田面源污染,让种养业回归本原。这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决心和勇气。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遂昌,“九山”是优势,“半水”、“半分田”更显弥足珍贵。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融合文化、品质、健康的原生态精品农业,致力告别合成化肥农药,就是在精心呵护这难得的山水环境,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引领健康新时尚。

  放养林间,食露水、百虫的土鸡;长年放养深山的高山黄牛;吃野草、农作物,只喂熟食的高山土猪;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水稻、红提、高山蔬菜、西瓜……凭着原生态品质,遂昌原生态精品农业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七山头土猪肉是普通肉价的3倍,高端酒店以能得到合作社授权销售为荣;金竹山茶油身价倍增,端上中南海餐桌;高坪高山蔬菜同比市场价贵两倍,却限量宅配上海、杭州等高端市场……

  难能可贵的是,遂昌的原生态精品农业,并非简单复古,而是实现了传统种养精髓与现代营销管理创新的有效对接,一举突破了石油农业的桎梏:园区既是原生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基地,更是休闲观光检验园,实现了良性循环。

  “喝”山泉水、“吃”有机肥的北界红提,经过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观光采摘销售,亩均纯收益达1.5至2万元。展示循环农业魅力的梧桐仙迹蘑菇园,让游客切身感受稻草变蘑菇、废菌棒为作物提供有机肥的神奇,游客可在园中一尝自己采摘制作的蘑菇美食宴。

  今年,这样的原生态生产基地已达30个,将新增产值6800万元。根据遂昌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至2012年,将全面建成“五园五区百基地”,新增产值5.4亿元。

  “优质、生态、健康”的原生态品牌深入人心,组织化、定单制、网络化的原生态农产品生产、配送体系遍布各地,乡村休闲与原生态发展相得益彰,“要健康,到遂昌”已成为游客对遂昌的共同感悟。

  乡村休闲成就新跨越

  生态就是竞争力。依托生态优势,遂昌人致力按照都市人钟情的生活方式打造乡村休闲旅游,让小山村成为了魅力家园,昔日落后荒僻的小山村如今华丽转身。

  

  “乡村让生活更健康。”如今,遂昌乡村休闲旅游名气在长三角已经十分响亮。

  前不久开展的全省生态县创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遂昌高居第一。今年1至10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0.24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3.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06%和54.63%,尤其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29.39万人次,综合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62%和89.34%。其中,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6.5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42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66%。

  在遂昌,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生态文化特色村建设、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最重要抓手。

  遂昌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按照“不让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服务理念,致力培育遂昌特色服务品牌。今年,遂昌成功跻身全国首批5个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遂昌的山水之美是有目共睹的,321处各类旅游资源单体,4处五级,让遂昌乡村处处是好景致。目前已成功打造3处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3A级景区和62处乡村旅游点。绿洲中的黄金世界、云海梯田、神龙飞瀑、森林温泉养生、竹炭养生、农耕休闲、山地自行车、户外登山等一批区域特色健康休闲项目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区域亮点。

  遂昌乡村之美好,还在于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深厚人文内涵。在红星坪、大田村,1斤半猪肉保全一片森林的古老村规,代代相传,小岱村民三保古松长廊成为美谈。而今这些难得的古树群正散发出无比的活力,大田古树林引来六千多万元投资建设森林温泉,红星坪、小岱借此发展起二十多家农家乐。

  遂昌按照“节庆文化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群众文化职业化”的思路,让乡村文化节庆不断,先后举办了班春劝农节、金竹原生态茶油开榨节、桃源杜鹃节、小岱生态节、北界红提节等20多个特色乡村生态文化节庆活动,潜移默化中,向百姓、游客传播着生态文明遗风。

  在遂昌人看来,社会就是一个生态大系统,给予自然的多,生态回报给你的会更多。建设生态文明,让小山村成就大产业,打造浙江一流、长三角优秀、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遂昌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山上浙江”的富民梦想。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遂昌“山上浙江”的生态样本 2010-11-09 nw.D1000FFN_20101109_2-00008 2 2010年1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