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社会

德清不让老人乞讨替儿还债——

爱心接力解民忧

  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李剑民 徐艳 

  

  一边是肇事入狱的儿子,一边是无钱治疗的受害人,德清64岁的农民沈大山没有逃避责任,他佝偻着背,挨家挨户乞讨,为受害者赔偿医药费,替不争气的儿子赎罪。

  这场家庭悲剧,最后演变成一场爱心接力,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17万元的赔偿金减少到5万元。目前,两个家庭渡过了难关。

  车祸压垮两个家庭

  这位闯祸的儿子叫沈斌,今年32岁,德清莫干山镇碧村人,2003年因抢劫罪被判15年,一直在监狱服刑。3年前,他因患有精神疾病,被保外就医。

  2008年6月20日,出院不久的沈斌骑着摩托车到处闲逛,没想到,在郎家村路口,与同样骑摩托车的本地农民汪美庆相撞。

  47岁的汪美庆被严重撞伤,经抢救,被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沈斌虽没有受伤,但因交通肇事被重新收监。

  这场飞来横祸,给汪美庆本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为治病,汪家已先后花去医疗费13万元,而且后续治疗费用仍在节节攀升。 

  为儿还债老人乞讨

  儿子在监狱,筹措医药费的重担就压在老父身上。然而,10多万元医药费,对于这个以种毛竹为生、年收入仅5000元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病人在医院里躺着,我看得心酸,要是能还钱,把房子卖了都行。”今年10月底,在海拔600米的杨家山上,记者见到沈大山,他正在山上修剪毛竹,因为长年务农,背已经有些佝偻,如今,巨额债务把他的背压得更低了。

  村民们说,虽然家里穷,但老沈干活勤快,为人实在,把名声看得很重。

  “没管好儿子,是我的错,只要筹到钱,让我干啥都行。”沈大山四处借钱碰壁后,无奈之下,决定上街乞讨。

  2008年7月,憨厚的沈大山顶着酷暑,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目光,走遍莫干山镇南路乡9个村,挨家挨户上门乞讨。5角、1元、5元……每次攒到过百的整数,老沈就赶紧送到医院。

  两个月后,沈大山共筹了1.6万元医药费。当汪家收到这一大堆零钱,看到身心疲惫、满脸倦容的老沈,心中的怨恨变成一丝感动。 

  社会各界爱心救助

  然而,对于汪美庆一家来说,这1.6万元只是杯水车薪。

  2009年8月,汪家无奈之下,一纸状书告到法院,要求肇事者赔偿。今年4月,德清县法院依法判决沈大山、沈斌父子赔偿汪美庆17.6万余元。6月,汪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接手该案的法官包淳林为难了。“老沈确实没有能力偿还这么一大笔医药费,但汪家却急需这笔钱。”面对这两个被事故压垮的家庭,包淳林努力寻找一个既能保全两个家庭、又能解燃眉之急的方法。

  一场社会爱心救助就此展开。经过多次协调,汪家与沈家达成和解协议,将17多万元赔偿款降到5万元;德清法院又与县民政局、残联、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帮助汪美庆办理残疾证,取得低保户资格;为解决医疗费难题,民政局一次性补贴两万元,残联和慈善总会补助7000元,县人大机关补助两万元……

  终于,这场由车祸酿成的悲剧,如今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1 爱心接力解民忧 2010-11-04 nw.D1000FFN_20101104_4-00011 2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