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政治纵深

丽水农村大变样,关键有了主心骨——

唱支山歌给党听

  核心提示:

  用3年时间,培育100个中心村,转化300个后进村,创建500个生态文明村。丽水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135”工程,有力推动新农村发展。

  丽水山区正在掀起一场巨变——

  原先的中心村,正在成为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农村新社区;原先因村两委班子闹矛盾等原因造成的后进村,正在成为班子团结的村;而更多的村庄,正在成为生态文明村……

  对此,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说:“只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内外兼修’,农村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更稳固。”

  后进争先进——

  党员干部作表率

  “汤源村,加油!汤源村,加油!”

  日前的一个下午,在龙泉市上垟镇的农民运动会拔河比赛现场,汤源村啦啦队整齐响亮的助威声一阵高过一阵。

  “村民的心从来没有这么齐过,凝聚力从没这么强过。”村党支部书记叶鼎铭说。

  以前的汤源村,是个有名的后进村。“村民没有规章制度,没有文娱活动,村大会堂破烂不堪,村党支部7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这让今年被派驻汤源村帮扶的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宇清十分震惊。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改造后进村的首要任务。”林宇清十分清楚,汤源村的转变,首先就是改变基层组织涣散、思想落后的局面。

  在帮扶小组的工作下,短短两个月,村里的党员干部面貌焕然一新,大家有活抢着干,有事大家商,有力一块使,成了创先争优的“领头羊”。

  “有了党员干部作表率,我们的胆子也变大了。”养殖户李毓成养的竹林土鸡已销售一空,有两万多元的进账。尝到甜头的他,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到2011年,预计汤源全村发展养殖竹林土鸡10万羽。

  今年,丽水共梳理出333个后进村进行重点帮扶。组织89个县乡机关服务组的988名党员干部带着资金、技术进村帮扶,一村一策为村里谋划。丽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官金说:“下村帮扶,都要实行年度考核。”

  至今,各机关党员帮扶小组为全市333个后进村一一制定工作方案,梳理出1032个主要问题,已解决323个,推进发展项目285个,落实资金4500万元,调整村班子成员52名。

  生态成样板——

  建强班子领好头

  景宁的畲族古村深垟村,是丽水市的500个生态文明创建村之一。在这里,村民们积极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创办农家乐,开发乡村休闲观光景点,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生态经济。村民雷佩佩的“石屋居”农家乐,餐饮住宿一条龙。他说:“村里现在开了8家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家每月都有万余元的营业额。”

  村民们把这一变化,归功于村里有个“生态班子”。这是丽水市在生态文明村创建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即从村两委班子这个最基层的组织入手,着力打造一支团结谋事、干净干事、和谐共事的“生态班子”。东坑镇党委书记毛华庆对记者说:“一个村子能不能建好,关键是看班子能不能干事、团结不团结。”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进程中,卫生改厕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深垟村两委班子还为此“争”了起来。

  “我觉得,木工、水泥工、石匠、水管工应该一次性到位,家家户户齐开工,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孙伟平说,村民都急着希望环境变好,要干就大干一场。其他村干部则纷纷提出不同看法。

  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说,有意见都在会场上消化。现在,深垟村两委班子11名成员每次开会,大家都言无不尽。

  “好点子、好方法,往往都会在争辩中冒出来。大家都是在为村里的事着想,从不针对个人。”孙伟平坦言,这样“生态议事”的氛围,不仅有利于班子团结,也让村民更受益。

  人心齐、办事易。深垟村着力推动的三大生态工程,让村民欢喜又温暖:“聚宝盆工程”做好毛竹精深加工,“摇钱树工程”发展白茶产业,“梧桐树工程”借景区做好农家乐。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以‘生态班子’建设为龙头,把500个生态文明村率先建成丽水村庄的样板,从而带动更多村成为生态文明村。”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波说。

  村庄变社区——

  群众盼望好日子

  “我们现在就像住在城里。”

  对村子的变化,云和县小顺村村民潘思富如数家珍:村里有新建的卫生室、图书室、电脑房,还有“星光老年之家”……

  据村党支部书记余呈伟介绍,小顺村还将新建集办公、卫生、警务、文化、计生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切实提高农村社区的工作条件和办事能力。

  “这得益于今年小顺村被列为丽水市创建的100个中心村之一,镇政府专门成立两个工作组,蹲点在两个村抓中心村建设工作,并投资300多万元用于中心村建设。”石塘镇党委书记唐欣告诉记者,“中心村建设任务繁重,可以说是检验基层党建水平的一个‘大考场’。”

  今年,在工作组的指导下,小顺村实施党员干部重点项目联系制度,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住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为成员的6个专项工作组。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终端,铺设污水管道2500余米,对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已有61户农户进行卫生改厕。

  丽水还着力打造阳光党务村务,让中心村建设深入人心。所有中心村实行党员、村民议事制度,遇到重大问题和决定都必须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或全体党员会议来讨论决定,对于村民关心的发展大计、项目建设、财务开支等重大事项,则实行全面公开。

  丽水市农办副主任何敏说,通过3年努力,100个中心村将建成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布局合理化、设施配套化等“六化”的农村社区,带动周边村庄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为此,丽水市上半年已投入中心村建设资金达9000多万元。

  “不论是后进村,还是生态村、中心村,社区化的管理与服务,都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景宁大地乡乡干部何伟平说,“135”工程使村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但在丽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三村”改造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组织、党员的帮扶引导还需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丽水不少农村党员干部也向记者反映,丽水有2000多个村庄,现在改造的还不到一半,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加大改造的力度,使更多的村民受惠。

  省农办副主任邵峰:丽水山区农村大都地处偏远、规模小、发展慢。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三村”改造就有了“主心骨”。这样,就可以使城市文明更好地向农村延伸,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真正“送”进农村,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产生人口积聚、产业规模化、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的效应,使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拉近城乡距离。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3 唱支山歌给党听 2010-11-04 nw.D1000FFN_20101104_8-00013 2 2010年1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