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建立199支河道保洁队——

遂昌全民动手整治河道

  记者 吴雅茗

  通讯员 林庆雄 潘俊 

  

  本报讯 河道脏、乱、差,一直是山区农村生态建设的“短板”。每次大水一过,河道、溪边的树上,就挂满各色塑料袋、破布条,大煞风景。

  如今,遂昌县1467条、总长近3000公里的河道,条条面貌焕然一新:河里秀水潺潺,野鱼追逐,河边绿树成荫,成了道道天然生态景观。

  变化自2009年7月开始。遂昌以创建“中国洁净乡村”为切入点,实施了“河道保洁、渔业渔政、河道采砂和水域占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机制,全县3000公里河道管理被统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省水利厅副厅长褚加福评价说:“这使河道管理从水利部门一家的事,变成了当地政府的事、农村群众自己的事,破解了原先人员、经费、监管难等问题。”

  遂昌县的一系列制度出台后,河道畅不畅、美不美、靓不靓,鱼儿多不多,直接与各乡镇、村工作挂钩,并被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工作进度实行月度排名制,并在当地报纸、电视、网络、简报公开通报。

  县、乡、村都有河道管理组织,由县、乡镇、村主要负责人负责。全县共有222个河道管理协会、199支河道保洁队,实现了全县河道全覆盖,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氛围。

  蔡源村民巫某将一车需集中转运县城处理的垃圾偷偷倒入河道,被村民发现报告后,不但被罚款两百元,还向全体村民检讨致歉。

  一年来,遂昌县投入河道管理经费700多万元、人力3.8万余人次,清理河道垃圾600多吨,查处各类违规采砂、违规占用河道、非法毒鱼、电鱼等行为40多起,初步实现了河道的常态化管理。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认为,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不仅在于凸显生态文明的引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彰显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活力。

  昔日的垃圾塘、污水沟转身成为秀水河道、天然景观。遂昌全县沿溪56个村庄全都办起了农家乐。“古树、清溪、成群的石斑鱼,连空气都带着甜味……呆在这样的环境里真舒服。原本打算呆一周,现在忍不住多住了几天。”在弓桥头村挺进师客栈度假的江苏游客陈子明说。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遂昌全民动手整治河道 2010-10-17 nw.D1000FFN_20101017_14-00001 2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