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浙江创造

建设生态工业 促进产业转型

  建设生态工业  促进产业转型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省委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全省经信系统要以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实际行动,把《决定》认真学习好、深刻领会好、坚决贯彻好。

  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业生态既是重要基础,又是关键环节,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这是我们贯彻省委《决定》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务必深刻认识,高度重视。

  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是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共同主题。不论是二十一世纪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或是开发“城市矿山”等等,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发展工业。这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完全契合。

  我省工业面临降耗与减排的艰巨任务。工业是我省经济社会的支柱,又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统计表明,我省工业有关消耗在全社会的占比是:用能的78%,一次能源的90%、电力的80%、原材料的90%,社会主要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的70%~80%在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然,两者比较的共同要求,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从而把工业的消耗与排放降下来,把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升上去。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工作的实质和关键,应当也必须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产生偏颇或疏忽,只会事倍而功半。

  我省工业转型要走资源循环发展之路。处于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重要时期的工业,亟待化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压力,走循环之路是重要选择。我省资源秉赋匮乏,而工业发展又处于重化工的加速期,一些大项目相继建成或陆续开工建设,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存量中的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等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工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效率,减少排放,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

  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呈现初创成效

  近几年,我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工业循环经济,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引导等一系列举措,初创性成效十分显著。

  一是积极推进减量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针对全省经济发展与要素支撑、环境容量矛盾突出的现实,我省以资源、能源减量化为目标,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强化考核督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举措,强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约束作用,发挥先进典型的试点示范作用,引导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减量化工程建设。我省每年筛选、实施一批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1.49吨标煤下降到目前的1.13吨标煤,累计节能293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8780万吨,二氧化硫55万吨。实现了消耗下降、排放减少、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循环发展效应。

  二是科学抓好再利用,资源循环与产业延伸协调发展。我省积极推进技术和机制创新,延伸产业链,促进工业生产的排放物与副产品得到再利用。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等举措,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消费应用各环节,实施全方位管理,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一批企业实现零排放。从2003年实施清洁生产以来,全省已完成企业4000余家,涌现绿色企业477家。据对2063家企业调查,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年电耗下降19.73亿千瓦时,煤耗下降82.89万吨,削减COD5.59万吨、废水3.49亿吨。园区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引进和扶持补链产业,建设以园区内企业间循环为主体,园区外企业间循环相补充的循环产业体系,循环利用模式各显千秋。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形成三大循环产业,产业关联度达90%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8%。钱江经济开发区则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引进和发展新兴环保产业。而在一、二、三次产业中,循环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

  三是大力促进资源化,废旧物资得到深度开发。我省从简单回收转向综合利用,深入开发废旧物资的“城市矿山”资源。目前,全省年回收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约2000万吨,支撑起了永康五金、余姚塑料、富阳造纸和台州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机电产品等一批特色产业。各种工业固废物、尾矿都成为极好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水泥工业年利用废渣3000多万吨,完成72条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总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垃圾焚烧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25家,总装机34.2万千瓦,日处理焚烧垃圾1.5万吨。变废为宝,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工业能源与资源的重要来源地。

  深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担起重任

  省委的《决定》为我省深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新起点,抓住机遇,力争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新成效。下一步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构建以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为引领的机制。通过3年培育,在7大重点领域,树立浙江工业循环经济30个示范园区和300家示范企业,逐步在化工、印染、医药、造纸、冶金、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形成循环产业链。“7”即推行绿色设计与制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三废”回收利用,实现废旧工业产品再生利用,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鼓励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从今年起,我省每年推出“十大示范园区”和“百家示范企业”,鼓励和引导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进工业循环经济。

  二是认真抓好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体系。重点一,推动单位能源消耗的减量化,抓好节能降耗。降低消耗,提高利用率,是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主要抓好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推进实施年耗能5000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新能源;发展节能型建筑,抓好交通运输领域和机关、宾馆、饭店、学校、大型超市和商厦等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重点二,推动资源循环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抓好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提高“三废”利用水平。重点加强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大宗资源的回收利用,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废旧物资再生产基地。重点三,推动清洁生产的全面开展,提升企业循环的综合效应。继续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清洁生产审核与示范试点,着力推进园区企业的审计,推广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努力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开展绿色企业评审,培育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企业。

  三是不断加强工业循环经济的宣传,营造发展生态工业的良好氛围。以贯彻《决定》为契机,不断加大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对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对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自觉性,增强创新性,更好形成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共识与合力;深入总结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和传播先进理念、举措和成效、经验,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关注工业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新成效,为全省推进生态工业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我省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首批示范园区(企业)公布

  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切实推进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省经信委在县(市、区)、市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审筛选,结合“4121”试点工程的实施情况和绿色企业创建成效,决定授予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等10个园区(开发区、基地)为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授予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为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列入示范的园区(企业)坚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扎实推进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涵的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特色显著,相关指标先进,具有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传化花王有限公司

  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

  浙江蓝翔轴承有限公司

  杭州宇中高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杭州江东富丽达热电有限公司

  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永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桐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哇哈哈集团公司

  浙江蜂之语蜂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华缘玻璃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      

  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重庆啤酒集团宁波大梁山有限公司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宁波天宫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

  宁波舜江水泥有限公司 

  特福隆集团有限公司

  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

  浙江奔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大发强盟包装有限公司

  八达机电有限公司

  温州木材集团公司

  安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美欣达集团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州南太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有限公司

  浙江方园木业有限公司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嘉丰机电有限公司

  台华特种纺织(嘉兴)有限公司

  浙江新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华辰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茂友木材股份有限公司

  嘉兴森创时装有限公司

  海宁德俊织染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卧龙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

  浙江蓝星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天马热电有限公司

  东盛印染有限公司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红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真爱毛纺有限公司

  浙江华莱氨纶有限公司

  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

  金华英博双鹿啤酒有限公司

  巨化集团公司

  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红火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

  浙江常山金雄有限公司

  浙江硅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龙游沪工锻三工具总厂

  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海士德食品有限公司

  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

  浙江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环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

  燕京啤酒(浙江仙都)有限公司

  丽水欧科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

宁波万华工业园

安吉县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

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

浙江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

浙江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


浙江日报 浙江创造 00021 建设生态工业 促进产业转型 2010-10-12 nw.D1000FFN_20101012_2-00021 2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