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体

印度人库玛——

一半勾留是西湖

  记者 叶玉跃 

  本报杭州10月1日讯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浙江省农科院的印度专家库玛依旧一早到办公室,就忙着最近接的一笔西班牙大订单。

  对库玛来说,除了中国传统的过年,其他节假日也是工作日,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安排出行计划。

  从不会说一句中文,到能吃很辣的四川火锅,用筷子夹花生米,说很顺溜的中文……8年时间,印度人库玛博士渐渐融入了浙江这片土地。

  库玛1952年出生于印度,曾在印度建立年产1000万出口组培苗的实验室。2002年8月,受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之邀,库玛来到省农科院植物组培中心工作。

  “省农科院做组培研究有20多年了,但是产业化能力不足。我们邀请库玛作为专家来指导。”陈剑平说。

  针对组培中心污染率高、产业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库玛进行技术攻关,将污染率从15%降到5%以下,相同产值下利润增加近10%。

  如今,省农科院组培中心已跃居全国同行前列,也被国际同行视为全球朱蕉种苗品种最齐全的供应商。

  “没有库玛,就没有这个产业。”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徐志豪说。

  旁人都说,库玛是个工作狂,他自己却说,其实是苦心经营的实验室让他放心不下。

  在库玛的眼里,实验室里的成千上万株“小苗”就是他的一切。记者提出想进实验室看看,库玛很客气地拒绝了:“这个实验室是无菌的,人的头发、衣服上会有细菌,除非工作需要,任何人都不能进。”

  这几年,库玛每年都有大量专利申请成功,国外种植户也都认准库玛这块牌子,英法德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如雪片般飞到省农科院,组培中心累计销售植物组培苗1000多万元。

  在工作室,库玛指着电脑屏幕上他和女儿的合照,滔滔不绝:“女儿让我骄傲,在读MBA。”记者问他多长时间没见过女儿了,他低下头,十指交叉,笑道:“3个月?半年?记不太清了。”

  库玛2002年来到中国后,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年难得回家一趟。

  2003年开始,库玛指导省农科院建组培生产实验室。实验室创建不久,他的夫人病重,库玛抽身不得,只能偶尔打打越洋电话问候。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作,因为要无菌化栽培,实验室的要求很苛刻,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需要呵护,我一天都离不开,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库玛夫人很快离世。得知消息,库玛几乎昏厥,但他强忍悲痛,坚持奋战在实验室。

  第二天,省农科院送来了大家的捐款。库玛一直珍藏着这张捐款单,“现在还放在一个皮包里,这是大家对我的一份心意,一份中国式的情谊。”

  同样因为工作,他父亲和母亲去世时,库玛正忙于一批来自欧盟的订单,时间紧,也没能见上二老最后一面。“如果当时不能咬住牙关坚持下来,而是选择回家探亲,那就没有现在的组培实验室。”

  这几天,库玛又在研究一项新技术,通过转基因手段,将单一的朱蕉品种培育出更多的颜色。

  多年在杭州生活,库玛早已完全融入了省农科院。

  “每年的春节,库玛都会跟我或陈剑平到我们的家乡过年,”徐志豪说,“他喜欢放鞭炮、包饺子,有时也跟着我们走亲戚,很享受中国式的年味。”

  去年,曾有一家外省企业欲出高价挖走库玛,被库玛回绝。对杭州、对省农科院这个大家庭,库玛已产生深厚的感情,“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他多次表示想加入中国国籍,终老杭州。

  由于其突出的贡献,国庆60周年时,国家外国专家局邀请他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9年,库玛被授予“中国友谊奖”荣誉称号,这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

  8年,对库玛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6 一半勾留是西湖 2010-10-02 nw.D1000FFN_20101002_10-00006 2 2010年10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