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文章导航

瑞安民企有眼光

外来工也做职业规划

  瑞安日报记者 夏盈瑜 

  

  本报讯 为外来务工者做职业规划,这是瑞安民营企业中出现的新事物。前几天,浙江力诺阀门有限公司会议室里,新招的一批农民工手持职业规划图,在公司人力部负责人指导下,认真地做着各自的职业规划。

  在这家公司,我们看到一张员工成长职业生涯规划图:图上公布企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设置、晋升路线和岗位具体要求。一线员工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生产、售后、营销等发展路线,分别通过5至7步发展,最后成为厂长、客服总监、销售总监等。企业根据员工的选择,有计划地为他们安排培训,帮助员工成长。

  根据这个规划,力诺公司一线技能好、产量高,综合排名10%以内的员工,在2年内可获得一次晋升机会,如普通员工升为级别员工,级别员工升为班组长等。

  “我原想打工赚些钱回家,没想到企业帮我规划了职业。”员工陆元成说,他是来自重庆梁平县农村的外来工,起初在车间做工,根据陆元成“做事仔细”的特点,公司对他的创造力、数字运算能力等测试后,将他从车间调到质检部,表现优异,列入10%的提升人员名单,企业又对他进行管理能力培训,目前他已升至企业质检部主管。

  在力诺公司,和陆元成一样获得提升的农民工已有20多位。该公司共有员工200多人,其中80后、90后的农二代员工占70%,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我们这样做,既是帮助新员工明确职业定位和成长目标,也为企业储备人才。”董事长陈晓宇说。

  目前,瑞安工业50强企业中,共有21家推出了帮助外来员工成长的举措,有的由老师傅进行“传帮带”,有的推出“员工晋升通道”,及时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

  在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为一线员工开辟“项目通道”——把科技创新项目落实到车间,直接与一线员工的业绩考核、升职加薪挂钩。员工提出技术创新思路,企业采纳后,员工就以项目管理人员的身份,享受中高级行政管理者的待遇。

  “没有‘项目’通道之前,员工都盯着有限的行政岗位,干几年后如果没有提升,就会跳槽走人,员工特别是技工流失率大。”企业负责人叶锦瑞说,“项目通道”改变了这一现象。来自湖北的外来工杨克兵,正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由于攻克多个科技项目,他享受到高管待遇,月薪达1万元。目前,30岁的杨克兵在瑞安买房安家。

  据了解,瑞明公司在帮助1000名新生代员工成长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员工流失率不到2%,产值年递增30%,成为我国汽车铝部件生产厂家前三强。

  “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空间,有时比工资水平更重要。”瑞安市经贸局局长金少隆认为,帮助外来工规划职业,是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用工体系,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外来工也做职业规划 2010-09-30 nw.D1000FFN_20100930_2-00003 2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