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

乡校,8个孩子的守望

  记者 李扬 包璇漪

  

  9月初,学校开学的第三天,也是我们在文成县云湖乡蹲点采访的第11天。

  晚上8时,云湖乡政府所在的龙湖村一片寂静,乡政府斜对面小山坡上有灯光闪烁,那便是云湖乡中心小学。我们牵挂着这所学校仅剩的8名学生,决定前去夜访。

  夜车走山路,沿途没有路灯,经过一道180度大弯道,看见乡中心小学就坐落在与村居有些距离的小山坡上。学校外观很气派,簇新的四层校舍,前面是一个大操场;校门口有监控设施,走近了发现,楼梯的每个转角处都有摄像头,这是为学校安全而安装的。

  校园非常寂静,我们看到二楼有房间亮灯,就推门进去,昏黄的灯光下,3个孩子正趴在床上写作文。房间里放着两张床,弥漫着方便面的气味。值班老师告诉我们,目前只有这3个学生住校,主要是因为离家远或家里无人照看。

  四年级女生叶爱娥和孟欣是这间宿舍的主人,男孩叫吴隆妙,是住校的唯一男生,凑过来跟她们一起做作业。

  11岁的叶爱娥脸上洋溢着笑容,对开学她已期盼了许久。她家住在珊溪水库北面的高西村,上学后的每个周一,她早上5时20分就要起来,揣着一罐咸菜,走半个多小时山路,到水库边的码头,搭乘装了马达的小木船行驶半小时上岸,再走半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了这些学生的往返安全,乡政府每年花4000元,雇船工接送他们。

  叶爱娥3岁的时候,母亲忍受不了山村的艰苦生活,独自出走,她与爷爷、爸爸相依为命。整个暑假,村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没有玩伴。

  这天晚上,能有3个同学挤在一起写作业,叶爱娥觉得很满足、很开心。“孟欣比我可怜,”她指着身旁女同学说,她爸妈都在瑞安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住在包山垟村,在家时不仅要煮饭、洗衣服、扫地,还要放牛,“阿姨,你看她比我们黑多了。”一听这话,孟欣黑瘦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泛着泪光。

  当天早上的第一堂课本应上语文课,但语文老师还没有到,唯一住校的吴月如老师就让分别是一、二、四3个年级的8个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朗读。他们习惯了这种特殊的上课方法。

  这里的学生,不管是住校,还是走读,带到学校的菜不是榨菜就是咸菜。52岁的吴建标老师,曾是黄坦镇一所小学的校长,上学期来到这里教六年级。他最苦恼的是,在这里既当老师又当保姆,还要学会当全科老师,音乐、美术、体育课都得承担起来。其实,学校的操场早已荒芜成草场,有耕牛来吃草,有小狗来晒太阳。

  云湖中心小学建于1999年,占地8904平方米,有6个教室、2个会议室、1个多媒体教室,还有一台省里拨款买的钢琴,教学设施齐全,可以容纳300多名学生就学。但随着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和部分农户搬迁下山,留守的孩子急剧减少,学校也日渐冷落。目前,硕大的学校只剩下3个老师和8个学生。

  39岁的代理校长叶明川,是附近的黄坦镇人,是这里最年轻的教师,去年支教来到这里。叶明川说,这里与世隔绝,却不是世外桃源,不知何年学校能撤并,或是搬出去。

  “如果撤掉学校,这些孩子怎么办?”记者脑海里经常响起云湖乡党委书记夏朝敏的这句话。

  可孩子们仍有着自己的憧憬。夏龙龙说,她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当医生。雷键键说,他长大了要当警察。严丽霞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她喜欢做实验……

  夜访结束时,孩子们的作文也快要写完了,吴隆妙写道:“我要把山里产的东西运出去,山外的东西买进来。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苦了……”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 00001 乡校,8个孩子的守望 2010-09-22 nw.D1000FFN_20100922_4-00001 2 2010年09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