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热风社会·走读

  千年藏金洞曾产十亿财富

  传统矿山总给人以荒废、尘土飞扬之感,但进入遂昌金矿矿区,却是一幅花园般的秀美景象,绿树成荫,群山环抱。超过90%的森林覆盖率,千株树龄达数百年的古树群绵延五里之长,更为矿区增添神秘。

  矿山公园中,位于银坑山的唐代金窟最为神秘。据推算,这个洞窟曾产生价值超十亿元的财富。

  时间回到1965年。当时,浙江省物探大队一行,沿着瓯江水系进行地质勘探,队员们沿瓯江水系一路追溯,在距银坑山大约几十公里的地方普查时,发现水流中有不寻常的东西。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数不清楚的金子。当年12月在遂昌银坑山,经踩点和化验后发现,山上的一些水坑、洞窟有大量金沙。

  原探测大队队员夏应龙回忆说,这些掩映在茂密林子间的神秘洞窟到底有多大、有多深,洞内是否还有更多金沙?质疑中,队员们决定用水泵抽干水坑,经过24小时不停地抽了6个月,但只下降了三四十米。

  虽然没有抽干水坑,但队员们分析,银坑山上一定深埋着一条金银矿脉。于是探索金银矿脉的任务一直持续着。1978年12月的一天,当地矿工们像往常一样探矿作业,点响了爆破的炸药,然而,当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巨大的水柱倾泻而出。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水竟然是黑色的,并携带大量的木炭。三天三夜水流尽后,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水坑里的水抽不干了,金矿一位老工人说。

  经过专家测量,金窟垂直深158米,东西长150米,约十多万立方米。

  让大家惊喜的是,洞窟内的淤泥被检测出竟然含有金子。淤泥的含金量,一吨里面有五六克,十几克。种种证据表明这里是个古代金矿。按照常规,一吨矿里含有8克金子就是富矿。专家计算,古人从中采取矿石大约为30多万吨,生产的黄金达12万两,白银150万两,总价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去年3月,经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古矿洞上部古巷道堆积层进行碳14测年采样,经中国地震局实验室测定,其年代为公元658至892年,系唐代金窟。遂昌金矿董事长、党委书记余华钦说,根据古人留下线索,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又在唐代金窟周围,一共找到了25吨黄金,500多吨白银。

  古人如何探采成谜

  古人在无任何先进勘探技术的条件下,居然能发现隐藏在原始森林中的矿脉,且金银矿一般都附着在自然界最坚硬的石英岩里,要开凿规模如此巨大的洞窟,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炸药雷管,仅仅依靠铁制工具该如何操作呢?

  洞内岩壁上,一个个半圆形、光滑凹坑星罗棋布,更让人奇怪的是,坑边都是漆黑的。专家联想到,金窟刚打通时,倾泻了三天三夜的黑水中含大量炭灰,洞内发现的无名尸骨边上堆了许多柴火,联系到探洞时发现的烧灶台和大量含有炭灰的堆积层以及用碎石等砌成的排烟道,专家们几乎同时想到了一种古书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实证的古代取矿方法——烧爆法。

  传说修筑都江堰的李冰,就是用火烧水激的烧爆法凿开离堆的,那么遂昌的金窟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开凿的吗?专家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当地村民找来柴火,在靠近洞壁处点起火堆,火烧之后再迅速浇水。实验清楚证明,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烧爆法确实能采下坚硬的金银矿石。

  但也有学者质疑,遂昌金矿所处区域,矿石含硫量极高,用烧爆法,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这些有毒气体又是如何排放的呢?而且在没有现代先进冶炼科技的古代,古人又如何从巨量矿石中冶炼出黄金呢?

  据遂昌县文管所罗兆荣表示,在山脚下有一个刘坞村,有一块几万平方米田地,就是当时的冶炼厂。但因农田改造,冶炼场已被破坏。但在溪流中,古代磨矿石的硕大石磨、水碓依然存在。专家表示,这些实物证据的发现与古书记载里提及的古法炼金涉及到的工具描述基本一致。古人炼金方法已经和现代矿山基本相似,而这已经是千年以前的事情了。

  点废成金,再造“金矿”

  遂昌金矿在30多年开采过程中,曾征用大量山地用于尾矿石、矿渣堆放。随着生产重心转移,这些区域逐渐成了草木难生的乱石岗,不仅影响整体美观,还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为减少废石对生态环境破坏,遂昌金矿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充填技术,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将废石大量地充填采空区;另一方面专门买来泥土,总共投入了250多万元对废弃矿区的乱石岗进行复垦改造。8个废弃矿山点摇身一变,成为了113.5亩良田。如今,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都种上了黄花菜、果树等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矿区环境,还增加了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

  遂昌金矿“点废成金”杰作不仅于此,在矿山公园中随处可见的雕塑让人充满遐想,这些都是通过废旧机械工具变废为宝而来,几个从废弃机器上拆下来的齿轮、钢板,经过组合、拼接,竟变成了一匹雄健的骏马;废弃的水泵和几根钢管通过巧妙焊接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机器人;一个被淘汰的变压器,被一劈两半立在公园里……

  原来,这是去年遂昌金矿聘请浙江省文联、浙江城雕院,创作完成的“历史的星空”主题雕塑群,共完成了“矿工之歌”、“汤显祖与矿工”、“点石成金”和各种焊接雕塑小品等十多个作品。

  同时,在明代幽深神秘的古矿洞中,设计者们又别出心裁地加入了远古的元素,神秘的图腾。

  然而,真正让人欣喜的是,历经千年风雨,遂昌的老矿区顺应生态文明兴起的新潮流,变废为宝,建成全国旅游业独特的国家级AAAA风景区,现在每年景区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这无疑为遂昌金矿再造一座“大金矿”。


浙江日报 热风社会·走读 00015 2010-09-17 nw.D1000FFN_20100917_3-00015 2 2010年09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