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政府科学规划搭平台

临海民企结亲名企

  记者 洪卫 俞益成 报道组 陶晓庆 

  

  本报讯 日前,临海彪马集团在科技部门牵线下,与中国航空兵指挥学院签订协议,投资1.8亿元联合开发车用红外透雾成像装置。

  据了解,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彪马集团农用车年销售一度锐减。针对这一情况,临海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牵线搭桥,彪马集团顺利嫁接军工技术,实现民用产品高端化。企业负责人说:“红外透雾成像装置看起来不显眼,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价值却相当于一辆农用车。”目前,已有多家军工院校入驻临海,签订合作项目31个,总投资达13亿元。

  “这是政府引导企业创新转型的范例。”临海市市长李志坚说,临海通过规划编制、政策导向、财政杠杆等手段,为企业搭建科技平台、上市平台和中小企业孵化平台,鼓励龙头企业成为创新转型的“尖兵”,中小企业成为创新转型的“轻骑兵”。

  企业上市是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临海专门建立“上市办”,开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为有意向的企业设立服务工作小组,制定“一企一议”上市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各种难题。目前,临海已有上市企业4家,募集资金27亿元。医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华海药业上市后,不断创新转型,从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发展到与默克、诺华等国际知名厂家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制剂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

  针对民营企业决策随意性大,总体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不清等情况,临海市建立专门机构,帮助企业编制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使企业规划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环境容量对接,通过资源配置等手段,有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重点产业。东塍彩灯是具有20多年生产历史的块状特色产业,当地通过编制发展规划、聘请专家授课、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传统产业嫁接LED技术和生产线,实现了升级发展。

  与此同时,临海市通过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出台成长型小企业培育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在临海经济开发区大洋小企业创业基地,政府投资1.5亿元打造孵化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9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企业267家,年产值17.3亿元。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临海民企结亲名企 2010-09-06 nw.D1000FFN_20100906_2-00001 2 2010年09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