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观天下

吉卜赛人

  他们有很多种称呼,英国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他们则自称“罗姆人”,在他们的语言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欧洲人误以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卜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但他们并不喜欢被称为吉卜赛人。1971年他们成立了世界罗姆人代表大会,决定自称“罗姆人”,并正式要求国际社会承认“罗姆人”是一个单独的民族。

  在文学作品里,他们神秘通灵、随遇而安。他们是梅里美作品中倔强美丽的“卡门”,是《巴黎圣母院》里善良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是普希金长诗《茨冈人》中的金斐拉和她的族人。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生活毫无梦幻,他们辛苦逡巡,浪迹各方,艰难营生,与乞丐、小偷混在一起。他们躲不开被驱逐和嫌恶的命运,也走不出生育、乞讨、再生育的恶性循环。

  罗姆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带的部落,大约公元10世纪开始,迫于战乱和饥荒,他们离开印度向外迁徙,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

  15世纪末,欧洲国家纷纷驱逐境内的罗姆人,反罗姆人的理由大致是:传染黑死病、鼠疫、霍乱,偷窃,行巫术。

  最大的悲剧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罗姆人的迫害。死于纳粹政府种族法之下的罗姆人可能有50万左右。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3 吉卜赛人 2010-09-06 nw.D1000FFN_20100906_12-00013 2 2010年09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