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政治纵深·法治

岱山探索农村民主议事新方式——

户代表:民意发言人

  核心提示:

  家家派代表,户户可发言,这类会议被称为“户代表会议”。“户代表”究竟是“民意新发言人”,还是“多余的作秀”?岱山自2008年试点探索至今争议不断。

  听说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你有没有听说过“户代表”?如今在舟山市岱山县,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新名词。

  所谓“户代表”,顾名思义就是每户人家的代表。只要是具备议政议事能力的成年人,都可以被推荐为“户代表”。

  以“户代表”为主体,由村里集中召开,以一个或若干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批召开会议,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方式,则被称为“户代表会议”制度。

  岱山县早在2008年就开始试行这一制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初衷:

  每户有发言权

  2008年4月,岱山县东沙镇泥峙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该村一改过去会议大多以村民代表为主的召集方式,首次召开“户代表会议”,即家家派代表,户户可发言。

  当了近10年村支书的泥峙村党支部书记余成表,是“户代表会议”制度设想的第一个提出者。

  一边是村干部为村里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村民办事、提意见找不到畅通的渠道。这一矛盾,在2005年实行小村合并后更显突出:村规模猛增至2300多户、5600多名村民。

  2005年,泥峙村有59名村民代表,平均每100人里只有1名村民代表;2008年增加到101名村民代表。

  “但这样的比例还是偏小,况且这些以组、片为单位选出来的村民代表,能完全代表、传达所有村民的想法吗?老百姓到底还有多少意见、建议得不到表达?”考虑再三,余成表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前,试着按组片区开起“户代表会议”。结果,除了全家在外的村民,几乎每户人家都派代表参加,“会议开得很热烈”。

  “这3年来,基本上每次会议都有65%至70%的‘户代表’参加。”余成表说,现在村务公开也更有效果了。以往村务公开都是借助村务公开栏,但由于渔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居住区域分散,且忙于日常生产,村民不一定明白或不一定看得到公开栏所表达的内容,村务公开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开和监督。

  村民:

  面对面提意见

  2009年,岱山县委、县政府经调研后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县渔农村推行“户代表会议”制度的工作意见,开始推行“户代表会议”制度。

  亲身体验过“户代表会议”的岱山县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户代表会议”,可以听到更多的民声、了解更多的民情、吸收更多的民意。

  那么,“户代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实录泥峙村一次“户代表会议”的现场——

  “投资309 万元在高亭时代广场11楼买了700多平方米房子并出租,每年租金收入19万元,以后还会逐年增加;投资150多万元对山林进行绿化,完成了75亩企业林……”会上,村干部向到会的“户代表”详细介绍村里最近的工作情况和集体资金走向,台下众人听得十分投入。

  通报情况后,“户代表”竞相发言。

  “江窑小岙山嘴爆破影响有钞票赔,阿拉那里却一分都没赔到过。”孙家祥老人向村干部提意见。

  “阿拉老头最近走到陀罗礁坟一看,被震裂了一人多长的地方,侬得帮阿拉弄弄好。”村民陈彩青边说边比划。

  ……

  每个户代表在会上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意见,村里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就记录下来,事后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村干部也会向“户代表”一一作出解释说明。

  “过去村里开会以党员、村民代表为主,哪轮得着我们。现在,我们不但能与村干部面对面开会,直接对村里的大事提意见、建议,就算是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也能很快得到解决。像去年我家造房批地基,迟迟没批下来,通过‘户代表会议’一提,村干部就帮忙解决了。”东沙镇村民任建军觉得,“户代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每户人家都有了发言权。

  “开这样的会,可以使大家对村里的事情了解得更多、更及时,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岱东镇村民韩大成告诉记者,实行“户代表会议”制度后,村民们的集体观念普遍增强。

  争议:

  创新还是作秀

  “村干部与老百姓的心更贴近了。”岱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郑华卫说,通过村干部与“户代表”经常性的面对面沟通,村干部对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了,群众对村里各项开支、工作也更加清楚。这样,群众的气顺了。如果哪个村干部平时作风不正、工作不实,“户代表”一责问,就会脸面全无。

  “毕竟原有的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制度,在实践中有一定缺陷。”跟踪关注“户代表”会议制度两年多的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翁志军认为,“户代表会议”将村务以村干部简洁易懂的方言进行公开,接受户代表面对面的质询,实现村务公开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充分尊重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有效减少村级事务“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不过,推行近1年,除东沙镇和岱东镇全面推开外,岱山县其他乡镇都只有一两个村在开展“户代表会议”制度。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乡镇干部表示:“实行‘户代表会议’制度会增加不少工作量和压力。不过,这倒在其次,我们主要还是担心会不会‘费力不讨好’。”

  这种顾虑,其实在泥峙村的实践中已得到印证。“这项工作牵扯的精力、财力很大。”余成表告诉记者,除了每年需要跑10来场左右的“户代表”会议外,村干部还得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一条条落实好,“去年汇总后的153条建议,光办实事就花了68万元”。

  “这样的花销是其他很多村无力承担的。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只是这项制度推广缓慢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户代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有不同看法。”采访中,一位曾从事过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特别是农村,制度不在于多,更在于如何落实到位、发挥好。就像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如今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户代表会议’是否有生命力,关键也要看实际效果”。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黄祖辉:作为基层民主的一种新形式,“户代表会议”制度的探索值得肯定。但这一做法,应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开展:有些村规模较大、村民分布较散,而且村民代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所有村民的想法,可以探索户代表制度,作为村民代表会议的补充。不过,当前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适应新时期农村民主建设需要。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法治 00015 户代表:民意发言人 2010-09-02 nw.D1000FFN_20100902_9-00015 2 2010年09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