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遭遇网络和房租双重夹击

民营书店艰难突围

  本报杭州8月22日讯

  记者 文敏 

  

  杭州的民营书店曾是这个城市的骄傲,隔三差五去熟悉而温馨的小书店淘点自己喜欢的书,和老板聊几句天,成了不少读者的选择。开一家小书店,也成了热爱阅读的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事业。

  一家家小小的民营书店在街头巷尾、居民区、大学城开出来, “三联”、“晓风”、“枫林晚”、“新民”、“文史”、“书林”、“铁驴”、“纯真年代”……若说杭州是个书香之城也不算夸张。但如此平静了十几年后,民营书店在房租与网络的双重夹击下生存渐趋艰难,纷纷关闭。风光一时的民营书店还活着的,也只剩下“晓风”、“枫林晚”、“书林”和“铁驴”了。“纯真年代”虽然是书吧,但主要聚拢人气的还在吃喝而非读书;“铁驴”虽小,但可能是理想色彩最浓重的,坚持到如今也只能做成一个“夜间书店”——白天关门,晚上开门。因为城西白天几乎没有人气,于是它就成了城西一道独特的风景:晚上开门的书店。

  与大牌合作

  民营书店的生存之道,只有靠自己的不断创新与服务意识。

  开张了15年的晓风书屋不退反进是颇为让人吃惊的。书店老板朱钰芳说,他们现在共有7家店,其中零售店5家,另外两家搞批发和物流。开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内的书店虽然成本较高,但大学校园里有人气。她说,今年可能还会在河坊街开出一家小门店,每家门店只要能活得下去,她就一定坚持下去。

  最近,晓风书店与国际书业著名品牌“企鹅”的合作颇为引人瞩目。成立于1935年的企鹅集团是世界上三大大众图书出版商之一,它每年出版5000种儿童及成人小说和非小说。它们的合作形式是,企鹅在杭州设一个阅读基地,地点就设在晓风书屋位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书店内。这家门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师生。晓风书屋可以拿到企鹅明年二月将要出版的原版图书的试读本。

  事实上,晓风书屋是在寻找一个图书的细分市场,并想从单纯的卖书人变身为出版人。小姜说,他很希望能自己出版一些经典图书。“我想做小众的、限量的经典图书,专门提供给有闲有文化的那种读者。”

  与网络同生

  不是说网络把实体书店挤得没法活了吗?于是,“化敌为友”成了实体书店的应对招数。连国营大书店都开起了网店,民营书店没有理由不紧紧跟上。目前,晓风书屋和枫林晚在淘宝上的网店都已开张。

  一般来说,实体门店面对的是本地读者,网店就基本上做外地客生意了。网店不打折扣那就不叫网店,问起他们如何把同样的商品在实体与网络放出不同的价格?民营书店的老板们口气都有些无奈,卖书的利本来就薄,赔钱赚吆喝只是为了聚拢人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民营书店的网络经营还都处于初期阶段,无法指望很快就能升钻戴冠。

  与时尚共舞

  虽说民营书店存活艰难,但仍然有一茬一茬以个性独特、品位新颖为号召力的新书店冒出地平线。比如杭州的蓝狮子书屋,在著名财经文化人吴晓波的操办下,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开张了这样一家“看得见西湖”、以时尚为标志的书店,为杭州的爱书人带来一片新的天地。他们的口号是:在这里您永远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蓝狮子时尚书屋每周末都会举办沙龙、讲座等活动,邀请来自文艺界、财经界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与读者分享交流。如6月组织了80后畅销书作家大集合,7月是理财专家与读者见面。虽是酷暑当头,8月份的活动也很有吸引力:电影赏析会、龚兆庆的创业讲座、查立的励志演讲、边读书边调饮品的沙龙活动。

  可能正是在民营书店难以存活的一片悲声中,别样的生机就此显现出来了。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民营书店艰难突围 2010-08-23 nw.D1000FFN_20100823_4-00009 2 2010年08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