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走读浙江·地质灾害专辑

屋后是塌方山体

  记者 陈宁 范锐 聂伟霞 

  报道组 周华俊 

  

  8月15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龙泉市兰巨乡下辖的上湾村和石玄湖村。2006年,这两个村庄经浙江省地质第七大队的评估,分别被确认为C级和D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类型为山体滑坡。

  家家户户都靠山

  上湾村的89户人家,皆是依山而建,黄泥巴砌成墙体经受不住浸泡。一旦遇到灾害,屋后渗水,屋前山体滑坡。由于地势低,暴雨时村里就成了洼地。

  与上湾村相邻的石玄湖村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点,记者走访了石玄湖村3户人家,每户村民的家中墙体都有裂痕,屋后用于排水的狭窄沟渠已被堵塞,山体滑坡塌方的山泥堵在墙边。

  有村民在屋后用竹子搭成简易的篱笆,防止塌方的山泥压向房屋。但一旦暴雨来袭,这样的篱笆根本不管用。

  今年五六月份,暴雨频繁袭击石玄湖村,曾风针家后山体渗水严重,据曾风针妻子回忆:“屋顶漏水,地上到处都是湿的,泥巴墙裂了好几道缝。”

  一个多月过去后,村民曾风针家中受暴雨侵袭的痕迹还依稀可见:屋外大院的地面上有一道长长的裂痕;屋前山体滑坡,几株幼小的竹子还没成长,就被塌方的山泥压弯了腰。

  屋檐下的墙体有一道近10厘米宽的裂缝,整个墙面倾斜严重,灾后,曾风针暂时用铁丝和木板加以固定。屋后积着暴雨冲刷下来大量的泥土。 

  龙泉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科科长季志明说,上湾村和石玄湖村的山体含水量过于饱和,同时由于土质风化层厚,没有积岩,易造成山体滑坡。

  基层防灾体系逐步完善

  上湾村集中安置点修建于2009年,由村里老的电影院改造而成。这个约600平方米的安置点里,厨房、食堂、办公室、活动室、物资存储室一应俱全,并且标配有被子、凉席、餐具、餐桌、凳子等应急物资,最多可同时安置100多人。

  在村民安置期间,安置点里有专门的心理疏导咨询师、值班干部、保健医生全天候值班,小学生可在学习室里写暑假作业。

  “请村民不要在滑坡上建猪圈、灰寮等临时或永久性建筑物。”在兰巨乡上湾村村口,有一面蓝色的“兰巨乡上湾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明白墙”,墙上详细向村民告知了灾害基本情况,检测预报,应急避险措施,灾害通报电话等。

  上湾村委会主任庄良春说,每年地质灾害来临前夕,政府会通过短信、电话平台向上湾村下达防汛抗灾的通知。上湾村便会立即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抢险应急小分队,将通知传达到每家每户。一旦遭遇地质灾害,小分队的成员会24小时巡逻,确保每位村民的安全。

  针对这些有隐患的房屋,乡里一直想通过搬迁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囿于土地和资金,村民们离盖新家之路尚有距离。


浙江日报 走读浙江·地质灾害专辑 00014 屋后是塌方山体 2010-08-20 nw.D1000FFN_20100820_20-00014 2 2010年08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