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走读浙江

我们怎样避灾

探访浦江两个地质灾害隐患村

  舟曲大难,浙江心痛。

  对于泥石流,浙江人并不陌生。浙江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大,常遭受台风暴雨侵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的关系极大。据浙江省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浙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而浙中及浙南地区偏多在3成以上。

  “对地球46亿年的演化史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不过是地壳搬运的正常结果。但地质现象之所以成为地质灾害,是因为它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命!”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处长孙乐玲说,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呢?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于是,本期《走读浙江》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威胁的地质灾害点。我们在究问浙江地质灾害成因、探访地质灾害点今昔的同时,亦是重新认知浙江、重新认知自我、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过程。

  通讯员 李艳 

  

  在这个多灾的夏天,我们专程探访了浦江县的两个泥石流灾害隐患村。浦江杭坪镇中央畈和乌浆山村,早在2003年就被列为省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两个村的村口,都张贴有滑坡防治告示牌,上面有灾害隐患介绍,以及临灾预报判断、相关监测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告示牌除告知村民看到“裂缝突然加速变宽,地面沉降加快”时,就该“敲锣、呼喊”发出预警信号,还标出三条撤离、逃生的路线。

  对这些,居住在村里的人早已烂熟于胸。这些年,村民们是如何发现和防范地质灾害的呢?

  美丽小山村

  出现大面积裂缝

  中央畈和乌浆山村,两村相距仅五六百米,位于杭坪镇政府东面约4公里的山坡上,青山环抱,风景优美。村后有座八尖山,翻过八尖山就是浦江名胜仙华山。中央畈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 180户573人;乌浆山村有130户303人。他们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过着宁静的生活,谁也想不到,地质灾害隐患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里房子的地面和墙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出现裂缝,但规模较小,至2002年汛期,墙体和地面裂缝明显加大。”胡土生时任村主任。他回忆说,那时一到晚上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就能听到墙上砖块屑掉下的声音“像老鼠吱吱叫”。他向镇政府反映村里“墙体开裂、地表上拱”的现象,镇里立即向县里上报信息,县领导马上带领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前来实地调查。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也多次前来进行测绘、钻探等勘察工作。

  2004年7月,省国土厅及县国土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浙江省地质第三大队提交的《浦江县杭坪镇乌浆山—中央畈滑坡勘察报告》进行审定,认定该滑坡土石方量为779.58万平方米,属大型地质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若遇大暴雨或连续降雨,会导致松散体滑坡的蠕滑,乌浆山—中央畈村民的生命及房屋建筑将受到威胁,建议有计划进行搬迁避让。

  专人监测

  启动搬迁计划

  《浦江县杭坪镇乌浆山—中央畈滑坡勘察报告》详细记录了滑坡体系的性质、规模、物质组成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地质专家勘查认为,乌浆山—中央畈滑坡区属侵蚀丘陵地貌,地形由东南往西北倾斜,西北部为丘陵沟口,村庄坡地自然坡度10°~15°,山体自然坡度大于25°,呈阶梯状,地形条件有利于滑坡形成。由于地下水的长期作用,黏性土层厚度大小不一,且在饱水条件下,压缩性大,在建筑物建成后,地基受到长期压缩变形,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地基、墙体开裂缝。

  “自发现地质灾害隐情后,镇政府制订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每天安排专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动员村民居住到安全地方;6名村民分片区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天记录监测结果;在村口醒目地竖立警示牌,提醒群众注意防范,确保安全。”杭坪镇常务副镇长王一帆介绍,每逢刮风下雨天,更是加强安全巡查和监测的力度。

  村民主任胡东辉在城里办厂经商,平时居住在县城,天气一有变化,无论多晚都会及时赶回村里,其他没有住在村里的镇干部、村干部,也从不同地方赶来,提醒村民注意防范。

  2004年,村里房屋墙体和地面裂缝明显加大,乌浆山村房屋墙体开裂、错位的占61%;中央畈村占65%,地裂缝90%,地质灾害险象环生。

  2006年5月,杭坪镇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对浙江省地质三大队提供的搬迁新址进行评审。新址距原址一两公里,紧邻公路,三面环丘,交通便利。同年,中央畈村一期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至2009年底共安置77户239人,建筑新房144间。新村住宅区按照县二类村庄整治标准进行整治,并且安装了自来水污水管等生活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50岁的胡才喜是6名监测员之一,春节前一家人喜滋滋地搬入新房。看着电视里连续播放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受灾画面,联想以前住的老房子,连说“后怕”。搬出前,老房子的水泥地面已拱起六七厘米高,墙体严重开裂,门窗都关不了。一下雨,一家人提心吊胆,晚上只好到附近亲戚家过夜。胡才喜负责记录的6个片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几年来天气及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使搬入了新房,他和其他5名监测员仍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回村作监测。

  去年3月,浦江县委书记张伟亚前去检查工作,要求加快步伐,剩下的村民尽早搬迁。据悉,第二期搬迁工作于去年下半年启动,103户347人可望于明年底前摆脱灾害威胁。

  旧村尚有老人

  境况非常危险

  8月16日,我们来到中央畈旧村,如今这里成了“空心村”,只有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尚居住其中,多数或已搬迁,或租住他地,走在村里,静悄悄的,很少能碰到人。

  在原先的村老年协会活动室,七八位老人围坐一起搓麻将、聊天。胡东辉说:“老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在这里了。”村民胡盛炎今年86岁,两个儿子都居住在外面,家里只剩他和老伴。看了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电视新闻,老两口一个劲地喃喃:“我们村会不会也这样?”下雨天,老两口吓得不敢睡觉,到相对牢固的厅堂躲避,甚至在门口坐等天亮。经常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彼此安慰,互相鼓劲,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镇里村里都很关心我们,下雨天就会安排我们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老人们一个劲夸政府对农民好,有了地质灾害隐患,政府贴钱整体搬迁,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王一帆、胡东辉等带着记者在村里走了一圈,所见房屋、地面几乎无一不开裂、倾斜、错位,裂缝大得能钻得进一个人。许多房子用柱子顶住门窗、墙壁,岌岌可危;不少房子已倒塌,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上个星期,就有两间房屋轰然倒塌。

  “两间房屋位于村口道路旁。那天一早,我们就发现不对劲,墙上的黄泥不时叭叭地掉下来,我们赶紧找来竹子等拦住道路,不让村民通过。下午4时多,我们看到房屋向中间倾斜,不到两秒钟全塌了下来,倒下的砖块溅到路上三四米远。”胡活定和胡才喜一样负责村里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他们说,这已是去年以来村里倒塌的第15间房屋了。

  83岁的村民洪秀文一个人住在家中,一到刮风下雨天,就吓得晚上不敢睡。一天,她听到轰隆隆很响的声音,以为房屋倒了,睁大眼睛一看,才知是打雷。记者走到她家楼上,楼梯上不时可见瓦片、泥巴,房顶露出一个个洞,阳光透过洞洞在木板上映出白晃晃的影子。屋角用两根粗大的柱子支撑着,木板与墙体已移位,露出几十厘米的空隙,记者走在上面,心提到嗓子眼,感觉身体随墙体倾斜,好像随时要掉下去似的。

  “快出去吧!”王一帆、胡东辉一个劲催促。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多次拒绝记者进屋的要求。透过紧锁的门窗,记者看到地表硬生生扯出的裂缝纵贯好几排房屋;墙体裂缝像被刀砍似的,有几十厘米宽;田野里,农田坍塌、田塍开裂,就连青石板铺成的坚硬路基也严重开裂、错位,形成滑坡台阶,触目惊心。  

  地质专家认为,乌浆山—中央畈滑坡带的整个滑坡体处于蠕滑阶段。中央畈村大多数村民已搬入新址,剩下的村民乔迁也已指日可待,墙体和地面开裂相对不太严重的乌浆山也将整体搬迁计划纳入议事日程。记者采访当天,杭坪镇正召集村干部商议搬迁事宜。

  8月15日,央视《面对面》选择在全国为纪念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举行哀悼的当天播出《守护家园》专题节目,意义非同一般。浦江杭坪镇中央畈和乌浆山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赶在灾害不期而至前,为自己为社会上了很好的预警一课。


浙江日报 走读浙江 00013 我们怎样避灾 2010-08-20 nw.D1000FFN_20100820_4-00013 2 2010年08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