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要吃小的
科学现场
本报海宁8月11日电
记者 叶玉跃 实习生 郑越
长得像小手指的葡萄,大如乒乓的葡萄,味甜如蜜的葡萄……时值8月中旬,省农科院海宁杨渡葡萄创新基地的葡萄纷纷开摘,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杨渡葡萄创新基地建于2008年,作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在浙江唯一的品种区试园,育有102个高科技葡萄品种,不仅味道好,还有抗病、抗旱等功能。
应对梅雨季节雨水多,病虫害频发,基地采用薄膜遮挡雨水,同时为葡萄果实套上防护纸袋,减少病菌与害虫对果实的影响,为果实发育创造良好的小环境。用这种方法培育葡萄,在两个月的果实生长期间内基本不用打药水,真正绿色无害。
连续高温,会不会晒蔫了葡萄?不怕,应对高温,除了选取抗高温品种外,还要用特殊材料为果树“打伞”,同时改变葡萄叶片长势,为果实遮阳,肯定晒不坏!
经过优选优育,基地培育出诸如寒香蜜、夏黑、红宝石无核等优质精品葡萄,这些葡萄不仅味道好,而且很安全,不用担心农药残留。
如何才能安全无毒?专家说,一方面要培育优质葡萄,设施栽培,不打农药;另一方面,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葡萄时,尽量去正规市场,并注意观察表皮,一些施加过量农药或农药还未完全降解的葡萄外皮可能会留下药斑、白点的残留物。
除了农药,消费者也担心无籽葡萄激素多,对身体不好。
省农科院的程博士说,一些葡萄在无核化栽培或果实催大的过程中会使用赤霉素、CPPU等激素,但只要适量,对人体健康无害。
“一般情况下,天然无籽的葡萄个头比较小,有些标示着天然无籽但个头特别大的葡萄,可能存在激素超标的情况,所以,如果是天然无籽的,建议吃小的,更安全一些。”
禾苗长在键盘上
记者 叶玉跃 通讯员 方福平
本报讯 看上去有点像“电脑键盘”,但上面却有禾苗。这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新发明——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
名字听上去有点专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新发明的极速扩张,从黑龙江、宁夏到湖南、广西,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占领全中国的大半个版图。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首席专家朱德峰研究员,是这一技术的带头发明人,他介绍说,水稻插秧机一直以来都依赖从日本、韩国进口,引进的技术一直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研发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机插秧技术很迫切。
朱德峰说,发明之所以成为发明,就是在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前,各种尝试真的很难,比如做模子,不是格子太高,就是太低,始终成不了“毯”。另外,培育的秧苗太长或太短都不行,只能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点点改进。
育秧成功以后,这一技术开始小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普通毯状秧苗机插平均增产12.4%。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今年开始,这一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示范应用。那么,说这一技术好,到底好在哪里呢?
原来,机插秧与传统的手工插秧不同,速度是快了,但成活率不太高。这一钵型毯状技术通过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具有秧苗质量好、机插漏秧率低、伤秧伤根少等优点,特别是在黑龙江等气温较低地区的增产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