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省建设厅总规划师周日良——
江郎山申遗一路涉险
本报杭州8月11日讯
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任依依
10天前,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申报该项目的江郎山名列其中,浙江在等待多年之后终于拥有了第一项世界遗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江郎山申遗堪称涉险过关。刚刚回国的浙江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浙江省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日良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披露了不少申遗幕后故事。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已拥有38项世界遗产,浙江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摘得世界遗产的桂冠,成为浙江人的梦想。因此,当国家住建部在2006年底决定启动“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时,浙江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认为是个难得的机会,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永康方岩、江山江郎山开展申遗工作。
2008年4月,丹霞申遗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有国外专家指出,捆绑申报的10个地点太多,应当减少数量,形势对方岩、江郎山十分不利。但国内专家肯定浙江两处丹霞地貌的科学价值,同时更对江郎山美学价值的独特性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中国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是丹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情节。
周日良介绍说,鉴于国际专家一再指出该项目捆绑申遗数量太多,最后国家住建部党组开会讨论,研究哪几个景区可以入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竞争之激烈。联合申报地最终定下6个,江郎山位列其中。
大量的景区整治、村庄搬迁工作在去年下半年展开,省领导亲赴江郎山指导,江山市为申遗全力冲刺。就在两个月前,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在即却风波再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实地考察后提交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国丹霞”整个遗产系列不符合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标准,6个遗产地太多,比较研究不充分,建议延迟评审。一旦延期,按照规定,时间就是19个月,这就意味着“中国丹霞”后年才能申报。
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放弃!两个月来,6个申报地做了大量工作,国家派出代表团专程赴瑞士、巴黎,与有关国际组织沟通、协调。
7月25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迎来了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迎来了以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师淑云大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
从入驻的第一天起,师大使就带领代表团工作人员向其他20国代表介绍丹霞、解释丹霞、认知丹霞。艰苦的努力换来了16个国家对“中国丹霞”突出普遍价值的认可。在一片建议支持列入的呼声中,会议主席重重落下了木槌,“中国丹霞”通过了!
槌声敲开了泪水的闸门,代表团的大部分同志落泪了。“4年了,6省几亿人民就盼着这一刻。改革开放了,我们才能走向世界;国家富强了,外国朋友才能倾听我们的解释。那一刻,‘祖国万岁’在代表团每一位成员心中几度呼喊。”如今回想,周日良仍然激动不已。
杭州西湖将在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另外也有人呼吁大运河、钱江潮申遗,江郎山申遗成功能为别的项目申遗提供哪些经验?
周日良说,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申遗要求更高、条件更苛刻,“中国丹霞”申遗成功首先得益于领导重视、部门之间无私的协同配合以及当地真抓实干、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其次,申遗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广泛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在管理、观念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是申遗成功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