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人物志

  周永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开发出了大量的景区,发展出了庞大的旅游产业。但现在我们的旅游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旅行社的零团费,使得整个旅游产业系统没有留下多大利润;二是目前的旅游格局变化很大,主流是散客旅游;三是游客的兴趣爱好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大家喜欢去名山大川摄影,现在偏向休闲娱乐。

  所以,旅游要升级换代。我们的景区建设大多追求规范化、规模化,通过旅行社组织游客,缺少服务特色。但现在的多数游客更渴望寻找到自由气氛、浪漫田园,“停车吃饭”、“景点拍照”旅游方式反倒成为少数人的兴趣了。

  旅游开发是个性化文化创意

  旅游景区是个性化产品,日本白川乡的旅游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白川乡的合掌建筑用木头和稻草建成,19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村委会进行了各种文化创意活动。首先,所有的农事活动成为“表演”,比如让插秧成为一道景观;其次,将村里的消防演习也变成为一道风景;冬天则进行摄影比赛。同时,他们还酿制土酒,做腌菜,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酒和腌菜;当地的年轻人还学习了油画,专门为游客画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就这样,整个景区变成了舞台,连游客都成为演员,白川乡真正成为了世界级的景观。

  其实这样的村落在中国很多。日本白川乡提示我们,旅游产品开发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是依赖于日常的生产生活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旅游国际化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包装

  我们通常说的国际化基本上等于现代化,高楼大厦、宽马路,这样的城市新区非常有气派。但是,旅游国际化是不是也就是五星级饭店和5A级景区?

  至少我不这样认为。我国国际游客比例最高的旅游区一个是拉萨(八廓街),一个是桂林阳朔(西街)。阳朔西街又称洋人街,很多老外在那里学中文。这两个地方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但是离现代化很远,也很怕当地政府的“升级改造”。

  旅游国际化,第一是传统文化的包装,里面夹杂着一些时尚的风情。不是开气派的百货公司,而是开个性而有文化积淀的小专卖店。第二是必须有小尺度的步行街区。为什么很多步行街都不成功?因素之一是政府讲排场。一追求“排场”,广场和步行街的尺度就大了,就变成了权力的空间而不是人的空间。第三个要素就是泡吧。这是西方比较时尚的夜消费文化,现在在中国的青年人当中也非常火爆。第四个要素,就是温暖的主人,温暖的客栈。

  我们的旅游怎么去实现国际化?我建议,不“造”没有遗产价值的假古董,不“造”仿古一条街,要建设有传统文化的时尚街区,在外国人眼中很中国,在中国人眼中很时尚。

  从传统观光旅游到大旅游产业

  现在,旅游景点增加了,交通改善了,旅行社宾馆饭店大增,但是中国旅游本质性的管理模式没有变,赢利模式没有变。我们的游客,除观光、拍照、购物、赶路之外,还要忍受拥挤、排队、垃圾、污染。

  游客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旅游行业还有没有别的盈利空间?

  不要用老的思维方式去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有A级景区,还应该有慢行系统、旅游综合体、商业步行街;不仅有星级饭店,还应该有精品文化酒店、客栈茶馆、经济型连锁酒店……旅游业还有很多机会,投资潜力巨大,中国旅游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这个“黄金发展期”应该关注什么?要关注孕育产业链的大旅游。评价一个旅游规划是否成功,不在于新设了几个景点,也不在于建了几个宾馆,而在于是否通过旅游形成了产业链,带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政府要做什么?第一,建设连续性的商业空间。政府对商业店铺要整体开发和管理,只租不售,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具有对落后业态的淘汰能力。第二,要注重散客系统的建设,从公交到停车场到公共自行车,要把目光从门票转移到有个性的、有文化的吃喝玩乐上。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产业链。第三,要给游客市民待遇。不能市民来了一张菜单,游客来了又一张菜单。而是要做到游客来到我们城市,能够用他们的市民卡乘车,能够用他们的医保卡上医院。

  只有这样,旅游业才有可能成为拉动内需的第三产业的龙头。而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大旅游产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人物志 00014 2010-08-11 nw.D1000FFN_20100811_8-00014 2 2010年08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