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徜徉在他者的人生中

——最新传记文学一览

  如果说2010年上半年国内书市是“传记”扎堆,此话也不算过分,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儿女回忆父母之作。季羡林、陈寅恪、顾颉刚、冯友兰的子女几乎不约而同提笔写下对自己父亲的回忆文章。岁月不饶人,这些大师的子女如今也已入耄耋之年,不管其传记可信度如何,鉴于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这些传记作品所能提供的史料价值必定是可观的。

  记得三联书店一位出版界前辈去世时,他的儿子最终答应出版社写回忆录时说:“如果我们不把历史记录下来,那么我们在失去爸爸的同时也失去了历史。”季、陈、冯、顾这几家的子女完全不必为稻粮谋而著书,只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面向大众。但也不乏抖猛料型,如季承所写《我和父亲季羡林》以及另一本传记《李政道传》。

  笔锋尖锐型传记

  《我和父亲季羡林》 作者:季承 

  在儿子笔下,季羡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早年的心结——寄居叔父家、无爱的婚姻、母亲的早逝,塑造了他压抑、封闭、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气用事毁了自己一家,又使他身陷阴谋的泥沼而难以自拔。作者颠覆了被社会塑造的“大师”的完美形象,还原了一幕幕诗意后面的血泪。真实得近乎残忍,似乎悖离了子为父隐的儒家传统,但作者残忍的笔触实则包含着一颗挚爱之心,他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他也希望读者能够接受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

  《李政道传(诺贝尔奖中华风云)》 作者:季承

  李政道这个名字似乎不必专门介绍。本书精彩透析了李政道不凡的成功道路。浅俗曼妙地阐释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产生真相及物理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本书也是首次披露文革年代李政道的忧国情怀和相关高层内幕之作。作者揭示李政道与杨振宁半个世纪学术恩怨的内幕,告诉人们:科学界并非精神净土,书中披露的事实,对时下学界的伦理困惑,有重大警示意义。季承在书出版后对记者说:“为了避免误解,我不打算给杨振宁先生送书。如果杨先生看了有什么意见,是可以尽量地提出的,公开和私下都可以。”

  《胡适传》 作者:胡仰曦

  胡适是《新青年》撰稿人和编辑,后来,又担任过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北大校长、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在一个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大时代,扮演了各种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书从社会、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多重视角,通过细密的观察,着意描绘出一个真实、鲜活的胡适,向读者呈示其起伏跌宕的一生及生动丰富的气质个性。

  温馨家常型传记

  《也同欢乐也同愁 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作者: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这是一份女儿们回忆父母亲的珍贵记录,独特而真切。陈寅恪、唐篔离去40年后,女儿陈流求、小彭、美延三姐妹倾注心血,合作撰写回忆录,叙述了和父母一起生活亲见亲闻的种种往事,从一个家庭的聚散、个人的遭遇折射出了20世纪的时代变迁。

  关于陈寅恪的书,多是从其求学、治学、学术著述等人生大处着笔,该书首次从家庭生活的侧面进入。陈流求、小彭、美延三姊妹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书中,她们讲述了从孩提时代依稀记事起,大体到1949年,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种种亲历、亲闻、亲见的往事。姐妹三人表示:“这种想法萌生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拖再拖,我们姐妹均是耄耋老人了,若再不完成此心愿,女儿们也将随父母而去,就会成为永远的愧疚。我们决心拿起笔,不顾文墨拙劣,尽量记下尚未忘怀的往事,虽未必能将许多心潮起伏的感受用文字描述,仍要竭力叙述亲历、亲见、亲闻的事件,作为三姊妹对父亲母亲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

  《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 作者:冯宗璞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已渐行渐远,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蒐集旧作新章,编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宗璞本是著名小说家。文笔优美雅致清秀。

  《我的父亲顾颉刚》 作者:顾潮

  顾颉刚 (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本书是顾颉刚先生的女儿顾潮为父亲撰写的传记。顾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顾颉刚先生遗稿之整理出版工作。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6 徜徉在他者的人生中 2010-08-11 nw.D1000FFN_20100811_7-00016 2 2010年08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