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投资

中新力合:小企业信贷拓荒者

  通讯员 何莎莎 叶毛华 

  本报记者 施翼 

  

  在美国,半数以上的创业公司都获得过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的贷款。硅谷银行的成功秘诀在于银行与风险投资的紧密关系,为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提供商业银行服务,一旦创业公司急缺现金时,硅谷银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提供贷款。  

  因此在许多高科技创业公司眼中,SVB的地位仅次于天使投资,很多时候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凭借此商业模式,SVB从1983年创办至今,资产已达55亿美元,全球客户已有1.1万家,而坏账率仅为0.5%。,业绩相当了得。

  2008年初至今,这种“救命稻草”也出现在中国,SVB的落脚点就是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力合”)。  

  硅谷经验的探索之路  

  “从常规角度来看,信贷的基础是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但是我认为企业的价值本质体现在其盈利能力上。企业的资产,不仅仅是固定资产,还有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模式等等。而且企业资产是动态发展的。”中新力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杭生说。

  中新力合的小企业信贷拓荒之旅,始于在现有担保模式下引入提供反担保的“第四方”的桥隧模式。这个“第四方”,可以是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的同行和上下游。  

  “在贷款期内,如果企业倒闭或因亏损而不能按时偿还银行的贷款时,那么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第四方就可以以股权收购、技术收购等形式进入该企业,为受保企业带来现金流以偿还银行的债务。”陈杭生解释道。  

  陈杭生的“第四方”理论吸引了NEA(恩颐基金,美国三大创投基金之一)的注意力。NEA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认为,这种模式在硅谷银行已经得以实现,而金融服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于是,NEA联手硅谷银行共同注资中新力合,增资后中新力合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2亿元增至2.8亿元,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担保企业。后又经增资,现在两家外资机构持股为32.4%。 

  风险控制的创新之旅

  自16世纪以来,所有金融危机背后,都闪现着金融创新的影子,因此对于每一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如何管控,都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控制是每一家金融机构的核心,中新力合会从思想理念、操作流程等各方面进行控制。”陈杭生说道,“中新力合的风险控制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化解风险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会单就某个公司的某个风险进行化解,不会完全依赖于业务人员的技能和道德水准来控制风险,我们是通过增加化解风险的各种渠道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这与硅谷银行的许多思想是相通的。”  

  他表示,“桥隧模式就是降低银行坏账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尽管在企业无力还清银行贷款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第四方”将被迫投资,但是这种“被投资”是建立在前一年对该企业看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自身而言,发生损失几率非常小。

  以共合网(杭州安德维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为例,由于业务大规模扩张急需大量资金注入,当时共合网向某银行提出500万元的贷款要求,然而银行以其没有固定资产可供抵押为由拒绝了放贷。尽管当时鼎晖有意向投资,可是由于外币基金进入国内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中新力合以鼎晖作为“第四方”,为共合网提供担保,从而使共合网顺利得到银行贷款。  

  除了桥隧模式之外,互助融的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中新力合的互助融模式是在以往的互保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的。”陈杭生说,“互保就是所谓的‘连株坐’,例如有5家企业去银行贷款,相互担保后,如果一家企业出现问题,那么银行可以找5家企业中的任意一家负责,若每家企业贷款5万元却要承担25万元的风险,这就捆绑住了优秀企业的手脚,是金融业的一种污染。”

  中新力合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5家企业只需承担各自20%的风险,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也只需多赔20%,因此风险的预期成为了有限风险。而对于中新力合而言,有了这20%的抵账后,只有超出范围才需要自身承担,从而实现了风险的有限转嫁。


浙江日报 投资 00018 中新力合:小企业信贷拓荒者 2010-08-11 nw.D1000FFN_20100811_3-00018 2 2010年08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