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创富年代

当“英语” 碰上“萧山话”

  吴妙丽 

  

  正如《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惊呼的那样:“在我们睡大觉的时候,世界变了……”

  这个世界变得似乎熟悉,又不大看得懂,充满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机会与挑战—— 

  是主动地驾驭变革,还是被动地随波逐流?

  这是浙江民间资本迈入2.0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你不能不注意到萧山正在发生的变化。当最本土的萧山老板,从埋头生产转而抬头关注企业战略和全球化竞争;当家族企业云集的这块土地,有人愿意以出巨资却不控股的方式和海归高科技“联姻”;当在美国生活20多年功成名就的海归博士愿意落户成为新萧山人……你会发现,即使“英语”碰上“萧山话”,也没什么别扭。

  2.0时代的民资追求生存、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这与过去多数家族企业一味追求眼前财富的短视行为截然不同。但是,精明的民资也很挑剔,这一点在萧山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好、项目好、市场好,缺一不可。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他们会对项目反复调研论证,认可创业者携带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创业团队和个人品质的同时,还讲个投缘。然而,一旦确定合作,就给予绝对的信任、足够的耐心。也难怪任永坚、李春启、胡庆春等博士会放弃国外的全部身家,义无反顾而来。

  尽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经营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把目光投向那些符合市场潮流的高科技产业,当最有活力的民间资本与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设备、技术、智力和管理相结合,民间资本就会真正迸发对创新经济的强大推动力。“浙江制造”向“浙江价值”的转型,因此具有了无限可能。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 00013 当“英语” 碰上“萧山话” 2010-08-03 nw.D1000FFN_20100803_8-00013 2 2010年08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