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政治纵深·亲历

文章导航

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官兵驰援江西九江——

铮铮铁骨战洪魔

  千里驰援——

  险情就是命令

  汛情罕见!从6月下旬开始,暴雨不断,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水位全面超越警戒线,为1998年以来最高。

  灾情罕见!九江市境内390多座圩堤,经受长时间的高水位洪水浸泡,全面告急,数十万人民的安危系于一旦……

  险情,就是命令!南京军区紧急抽调驻浙的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紧急驰援。作为应急突击力量,该部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中,曾创下用血肉之躯成功封堵九江大堤决口的奇迹。

  7月16日上午7时30分,2100多名先头部队官兵闻令而动,携带抢险装备,冒雨摩托化开进,在15小时内全部到达九江、修水、彭泽、鄱阳一线的指定地域。

  7月17日,第二梯队1700多名官兵,千里奔袭,准时集结于南昌地区。

  至此,3800多名官兵,迅速布防到15个险情最重地域,加固堤坝、转移群众、抢运物资。同时,百余支军地共同组成的抢险小分队,在险工险段迅速展开24小时拉网式巡查。

  时间,就是生命。“在洪灾面前,分分秒秒都至关重要。”九江市领导向记者坦言:“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坚守的这些堤段,都至关重要。官兵们快速到位,就像是雪中送炭,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心。”

  一处处危在旦夕的险情,在官兵们的连续奋战下,及时排除——

  16日22时,某营官兵一抵达鄱阳镇的宿营地,就接到紧急求援:昌江大堤桂中村堤段发现多处泡泉渗漏!55名党员突击队员立即徒步赶到险情地段,一袋袋百余斤重的沙包在官兵手中传递,一枚枚醒目的党员袖标在夜幕下闪耀。经过3个多小时熬夜奋战,官兵们及时封堵全部渗漏口。

  17日2时,彭泽县芙蓉圩猛虎咀堤段发现一处管涌险情,情况十分危急。刚抵达的400多名官兵,扛铁锨、背绳索,赶赴抢险现场支援。装袋、运包、投放……官兵奋战至天亮,险情基本排除。

  17日7时,柘港乡四联圩水库发生的决口越来越大。100多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打桩加固,全然不顾浑浊的洪水呛进口鼻。不到30分钟,26根木桩就牢牢固定在缺口处。

  ……

  决战必胜——

  能拼还要善谋

  作为一支从南昌城头走来的红军部队,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一直以敢打硬仗、能打硬仗闻名全军。

  1998年在九江大堤,该部红军团官兵激战6天6夜,终于成功封堵决口,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

  如今再赴九江抗洪,该部官兵依然时时处处显现硬骨头风采:

  在青山湖子堤,7月22日上午发现3处管涌,随时有可能引发决堤。100多名官兵迅速赶到后,党员突击队员不顾自身安危,跳进洪水中,锁定管涌位置。很多战士划伤了手、扎破了脚,却没有一人停下来歇一歇……3处管涌,仅用两个多小时就被成功封堵。

  在江新洲大堤,7月23日发生长达120米的塌方。烈日炙烤的大堤上,像个大蒸笼,记者站了几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湿透。然而,200多名官兵一到现场,就毫不犹豫地扛起装满石子的沙包疾步快跑。19岁的新战士樊鹏波,在老家河北的父亲因脑溢血已经昏迷7天,他却一直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天天照常和其他战友一起扛石头、背沙包。他说:“抗洪,是我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所在。相信父亲清醒后会理解我的。”

  在寺下湖圩堤,出现管涌后,班长彭杰锋拔下手上正在打点滴的针头,用腰带勒住腹部带领战士们投入战斗。10多个小时后,因疼痛晕倒在大堤的他被紧急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是急性阑尾炎。

  ……

  “今年的九江抗洪与1998年有很大不同,不仅要能抢险,还要做到科学决策、提前预置、做好防范,打好主动仗,尽可能把险情排除在萌芽阶段。”部队首长王秀斌告诉记者,能拼善谋,才是真英雄。该部队这次提出的目标是,固堤不漏一处险段、抢险不出一点闪失、安全不伤一人一车。

  21日,鄱阳县双港镇数处堤坝出现泡泉险情,防空团官兵先在泡泉处用沙包筑出一道围堰,然后再将黄沙、石子铺洒在围堰里,有效控制泥土流失,及时封堵泡泉;22日,共青联圩发生滑坡险情,修理营官兵赶到后没有直接展开封堵,而是边抛石固脚、边用编织布堵塞滑缝处,成功控制险情。

  同心协力——

  大堤坚不可摧

  洪水肆虐,江河滚滚。26日早上,长江三峡水库下泄的洪水如期而至。

  20.46米、20.44米、20.41米……尽管长江九江段连日持续超警戒水位,江新洲、棉船镇这两个江中孤岛的堤外水位甚至超过堤内路面接近两米。然而,在肆虐的洪水面前,九江人出乎意料的平静:照常上班、照常营业、照常种地。

  棉船镇村民赵新升将自家养的16只鸡所下的蛋,每天全部煮起来硬塞给加固大堤的官兵们充饥:“全亏你们,我们才不再提心吊胆。” 

  抗洪官兵可歌可泣的英勇行为感动着九江百姓,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而九江百姓的深情厚谊,同样也在感动着官兵,鼓舞着斗志。

  临时放弃休假,再度来到九江的98抗洪老兵黄进说,他的儿子就是1998年抗洪期间出生,“再次接触九江人民,感觉特别的亲切,绝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再过百来天就要转业的16年老兵梁帅峰、阎锋杰,这次部队本准备安排他们留守,谁知他们主动请缨上抗洪前线。“12年前的生死历练,早已使我们与九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两个年近40岁的98抗洪老兵说,每天都有大批当地百姓自发一起参与抢险,就像是战友一般亲密。

  回到家乡九江抗洪的参谋童飞,感受更为深刻。1998年那年,他15岁。后来,在抗洪精神的感召下,他考上军校,来到驻浙某部。他说:“军民同心协力筑就的大堤,将永远牢不可破。”

  洪峰过后还有洪峰,坚守之后还需坚守。“长时间高水位浸泡,使得堤岸随时可能出现新的险情。虽然度过这次大洪峰,但只要汛情一天没解除,就一天不能轻言胜利。”已经连续在一线指挥官兵抢险10多个昼夜的政治部主任张广洲说。

  面面战旗,飘扬千里长堤;点点迷彩,汇成希望之海。如今的九江沿岸,上万军民仍在枕戈待旦,充满信心地备战下一次洪峰的到来……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亲历 00015 铮铮铁骨战洪魔 2010-07-29 nw.D1000FFN_20100729_7-00015 2 2010年07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