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中国

紫金,谁的金子

  央视供本报专稿 

  

  为什么当地的相关部门反复保证说当地的自来水已经有了保障,可是居民却拒绝饮用?为什么在一家上市公司里面会聚集着如此之多的前官员?紫金矿业造成的污染事件,给我们带来的疑问远远没有得到解答。

  当地人不喝自来水

  水和鱼有关,更和人有关。在紫金矿业污染汀江事件发生后,相对于媒体关注企业监管漏洞的纰漏,生活在上杭县的40多万居民最关心的只有一点,我们的水安全吗?

  其实对于水质的不安全感在上杭县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让当地的桶装水生意越来越好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俊杰说,虽说紫金矿业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环境遭到破坏,防止污染环境,但这也无法消除当地居民对水、环境等方面安全的担心,所以当地居民早在五六年前就已不饮用来自汀江的自来水。

  作为福建西部最大的一条河流,汀江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央视记者在上杭县街头的政府公告栏中发现,上杭县环境监测站曾公布过6月26日的水质监测结果,六价铬的检测位列其中。六价铬如果超标,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但7月3日泄漏事故发生后,六价铬的检测数据却消失了。

  官商关系错综复杂

  紫金矿业遇到环保方面的问题,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以前每一次都能够奇怪地化险为夷,到底为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翟敏走访了一些当地官员,包括普通民众,他们都对翟敏表示,紫金矿业其实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之深。有一位资深人士说,紫金矿业和当地政府之间的牵扯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很难想象下面的根基究竟有多复杂,有多么的长。

  据了解,在紫金矿业崛起之前,上杭县在过去几十年一直都是福建省的贫困县。而如今,随着紫金矿业的兴盛,上杭也成了显赫一方的富裕之地。《经济参考报》记者郭煦从上杭县财政局了解到,紫金矿业去年贡献了全县财政收入的60%。

  紫金污染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注意到,在紫金矿业,从公司的管理团队到董事会、监事会,不少人都曾经在政府部门供职。仅在去年11月,这家企业就有两名前任政府要员加盟。紫金矿业监事会主席林水情,此前是上杭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监事林新喜也曾任上杭县纪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刘晓初曾任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处长;副总裁黄晓东曾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处长。

  据郭煦介绍,当地好多政府官员,有的是退休后,有的是中途辞职到紫金矿业任职。还没有退休的县政协主席温文彪,现在还兼任着紫金矿业的党委副书记。当地居民和政府官员说,紫金矿业和地方政府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好多上杭县的老领导在紫金矿业任要职,如果当地的一些执法部门去执法的时候,不可能不给老领导、老同事的面子。 

  为何人走茶不凉

  俗话说人走茶凉,为什么在官场退下来或者辞职的这些人,紫金矿业愿意接收他们呢?

  对此,央视记者白岩松分析认为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官员利用自己在职时所拥有的权力,给自己安排了去路,到了上市公司里收入一下就会增高很多。

  第二种是企业有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方便,可以去处理很多棘手的事情。比如面对有关部门检查时,老领导们都在我这儿坐着呢,你说你好意思吗?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

  第三种是两者都有,既有官员想去,同时企业也愿意让官员来,加强自己方方面面的公关能力。但是有一点要提出质疑,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白岩松还表示,除了违反公务员法之外,卸任官员到紫金矿业任职,难免让人联想,这会不会是一种变相的行贿受贿,有没有官员在拥有权力的时候替人家办很多不该办的事等等。


浙江日报 中国 00006 紫金,谁的金子 2010-07-23 nw.D1000FFN_20100723_5-00006 2 2010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