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创富年代·金融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亮相沪上——

谁是金融中心,请听“中国声音”

  “中国声音”再度响起——全球首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在沪上悄然落地。

  7月8日,由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集团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指数服务公司(道琼斯)联手推出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 INDEX)亮相,引起全球关注。

  这一新兴指数筛选了全球45个知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作为样本,以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衡量了当今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情况,给世界提供了新的评价视角。引人注目的两个变化是:一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首次被划分为四大梯队;二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诚然,评价体系的调整并不会改变国际金融中心的格局,但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多维、更加公平的视角。这正是这个新兴评价体系的价值所在。

  国际金融中心排座次,四大梯队首度浮现

  IFCD INDEX选取的45个国际金融中心,几乎网罗了当今全球各个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按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综合环境五个客观指标体系一一细化考量。

  从地域分布看,欧洲城市最多,达21个;其次是亚太及非洲地区,有14个;美洲则有10个城市入选,其中8个分布在北美。聚焦度最高的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依次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新加坡、法兰克福、上海、华盛顿和悉尼。亚太城市占据了半壁江山,纽约则首次取代伦敦成为排名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榜的中国大陆金融中心中,上海排在第8位,北京排在第13位,深圳排在第22位,均处于中上的位次。应该说,这是对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能力的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道琼斯指数服务公司总裁迈克尔·佩特内拉表示,从整体看,排在前9位的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贸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认知度与影响力都较显著。从45个城市的指数得分情况来看,这些金融中心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可划分为四个梯队,恰好勾勒出金融中心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梯队是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4个金融中心,综合得分都在80分以上,可称之为成熟型金融中心。这4个城市均为世界顶级金融中心,其优势在于五大客观指标体系十分全面,尤其是产业支撑能力上的优势大大提升了其综合发展水平。可以说,这些城市的金融业发展已进入了内生驱动模式——以金融业发展为龙头,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业的稳固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

  第二梯队是综合得分在60分至80分之间的5个新兴发展型国际金融中心,即巴黎、新加坡、法兰克福、上海和华盛顿。这些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相对均衡,但与第一梯队的4个金融中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相比前者,其国际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不过发展势头强劲,在过去数十年内迅速成为本国及周边国家的金融业务集散地,逐步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三梯队则包括15个城市,综合得分为40分至60分,可称之为综合型金融中心。这15个城市的特点是以较强的综合环境和服务水平来支撑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但相关产业还没有带动起来,这是它们与第二梯队之间的最大差距。综观这些城市,多为各国首都,兼具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双重角色,通常需要兼顾其他行业和宏观经济发展。因此,其经济整体的高水平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种知识资源和高效能政府服务的集合,则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部条件。第三梯队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之路在于尽快提升产业支撑水平,以金融业的发展来带动商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四梯队是综合得分在40分以下的21个城市。在客观指标评价体系中,40分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发展指数低于这个分数的城市群,即便贵为各国的首府或经济中心,但相对于前三个梯队,劣势明显,无论国际化程度和世界认知度都相对较弱,在五大指标方面与第三梯队有本质的差距,尤其是产业支撑能力更为逊色。所以,第四梯队目前至多还只是本国的金融中心,国际业务与国际金融的往来相对较少,但发展趋势已露头,可视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后备力量。

  以高成长性论英雄,上海潜力全球第一

  在这张世人瞩目的全球金融新版图上,正朝着国际金融中心大步迈进的上海,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坐标位置?

  在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排定的“新座次”中,上海列第8位,居第二梯队之首,在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信心排名中更是高居榜首。

  这就是全球金融版图上的上海新坐标。

  金融中心的博弈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角力。伦敦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睿铎认为,资本市场在金融中心的博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上海恰恰具有得天独厚的潜质与优势。

  从资本市场全球排名看,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年股票成交额在全球排名第3位;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量跃居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第2位,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今年前4个月,上海主要金融市场交易总额95.52万亿元(不含外汇市场),同比增长近43%,其中商品期货市场成交同比增幅达123%,黄金市场成交同比增长84.15%。

  2009年当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两个中心”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后,上海蓄积已久的金融创新力瞬间爆发:银行间市场清算所开业;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平稳推出;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在沪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2年期金融债券,成为首家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银行;国内首个金融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规模超过110亿元…… 即使是在以往相对沉寂的航运金融领域,上海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国内首家融资租赁单船公司交银太平洋(上海)船舶租赁有限公司落户上海综合保税区,金融租赁公司发债即将启动。

  投行巨头高盛集团新近出炉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未来10年内若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和A股市场的开放,上海很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据其估算,到2020年,上海股市和期货市场的日均交易额将从目前占亚洲地区约25%的比例,上升至亚太市场流动性的53%。

  正因为上海潜质惊人,IFCD INDEX“成长发展”分指数这一项,上海毫无争议地以87.4的得分雄居榜首。不论是资本市场成长性、经济成长性还是城市创新产出,对上海而言均可谓名至实归。

  IFCD INDEX对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的一项信心调查显示,在金砖国家的金融中心城市中,上海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与圣保罗、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孟买相比,上海在各指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方面,上海比其他4个城市的得分高出1倍。这表明全球受访者对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度明显强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城市。

  国际金融中心版图历来不会一成不变。从15世纪的威尼斯到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再到19世纪的伦敦和20世纪的纽约,以及如今的亚太地区新兴金融中心,全球金融版图可谓沧海桑田。“其实,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金融中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大部分人直到多年后才认识这个历史性的转变。同样的事情眼下正在发生,但仍鲜有人发现这种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上演。”在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眼里,未来全球金融中心转移的指向正是上海。

  尽管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综合排名中,上海跻身前十,尽管上海已具有挑战第一梯队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但客观地看,现在的上海与纽约、伦敦这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IFCD INDEX显示,上海在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方面分别排名第19和第21位,与这两项指标的榜首城市伦敦和纽约,分差均在40分以上。可见,差距不是在毫厘。即使是跟同处第二梯队的巴黎、新加坡、法兰克福相比,上海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取长补短。

  上海的认识非常清醒。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表示,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取决于多重因素,除了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法制的完善、人才的集聚、金融机构的布局、金融创新的能力、资本市场的深度等。“从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望进入全球前三甲。但我们所面临的中长期挑战是如何在法治、税收、人才、创新等软环境上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他说。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金融 00015 谁是金融中心,请听“中国声音” 2010-07-20 nw.D1000FFN_20100720_5-00015 2 2010年07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