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创富年代·进城

谁来改变 跟风逻辑?

  颜伟杰 

  

  同一株木兰,有人赚个盆满钵满,而有人却赔得血本无归;又是同一株木兰,昨天还是致富金钥匙,今天却成了烂木一块。这株能给城里人带来幽兰香气的上好苗木,在庆元屏都镇的众多苗农心中却成了挥之不去的痛楚。

  缘何如此?其实事情的逻辑并不复杂:漫山遍野的苗木意外成了财富的泉源,经过行业运作和民间流传,演绎出致富的捷径,也成就了苗农群体的趋之若鹜。中国农村的悲喜,在致富之桥轰然垮塌之后,一览无余。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浅显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看破,尤其对于渴望财富的农民。

  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再早几年,浙江省苗木发展的先驱——杭州、宁波、嘉兴等地也都发生过类似的苗木积压、无处销售的事件,从大桂花到龙柏,再到现在的乐东木兰,不乏“砍苗当柴、从头再来”,甚至倾家荡产的故事。

  历史再次重演!农民认知市场的逻辑却依然没有改变。这该怎样改变?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2001年苗木市场鼎盛时期,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也加入育苗大军,家里多少都种着几亩光皮桦、浙楠等。县里也十分支持林业局工作人员下乡参与苗木种植,这些进一步刺激了农民扩大种植面积的决心。

  政府部门也跟随市场随波逐流,确实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然而,作为淘金一线的农民,是否更应该反省自己对市场规律的认识缺失。为何只看到木兰的突然走红,却很少思考它为什么会身价暴涨?当市场已经发出放弃的信号,依然抱定坚守,不及时抽身而走,只能在失望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农产品市场看上去很土,但规律与股市、房市、车市惊人相似。与股民一样,农民也需要为自己确定一个“止损点”,当市场价格到达自己的“止损点”,就必须抽身而退。而在利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必须警惕随之攀升的风险指数。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进城 00019 谁来改变 跟风逻辑? 2010-07-20 nw.D1000FFN_20100720_7-00019 2 2010年07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