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学者的责任

  肖国强 

  

  学术界确实不太平,清华大学教授汪晖的“剽窃门”事件尚未结束,上海大学朱学勤教授又被曝出涉嫌剽窃了他人的论著。

  两位重量级学者,相似的抄袭指控,不过和汪晖不同,朱学勤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主动回应:针对著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遭人匿名指控涉嫌抄袭一事,朱学勤向上海大学和授予他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递交申请,要求启动学术调查程序。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经受理,并已责成相关委员着手调查。上海大学校方则同意朱学勤的要求,在调查期间,作为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将主动回避,不参加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的一切活动。

  是否抄袭暂且不论,仅朱学勤第一时间回应、主动要求调查本身,就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勇气和责任。我们期待,当再遇到类似事件,能有更多的学者勇敢地面对质疑,接受调查。我们更期待,汪晖与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能引起学术界更多自省,自觉维护学术形象,重树社会对学术界的敬重和信心。

  重树学术信心,首先要保证调查和处理能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不会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当事人是否抄袭?若抄袭属实,该负何种责任、该如何处理?这些都应该及时向公众公布,以防成为一场纠缠不休的闹剧。

  重树学术信心,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种学术自净、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防止出现更多的“汪晖”或者“朱学勤”。为此,学术界要自觉制定一套维护学术共同体声誉的学术规范和制度,严查学术不端,让造假者在学术圈内身败名裂,无处藏身。同时,还应引入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借助外力推动学术规范的建立。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不去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一名学者,至少应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千万别让斯文扫地。

  

  

  

  今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公开著文,称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多处存在抄袭。近4个月以来,质疑者和挺汪者曾展开多轮交锋。7月7日,媒体刊发60多名中外学者签名的公开信,联名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组成调查委员会,审查相关问题。之后,一封80多名海外学者联名写给清华大学校长的公开信亮相,信中称在汪晖的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剽窃现象。

  7月8日,一位名叫Isaiah的网友在清华水木社区匿名发表一篇名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帖子指出,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公共话题。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学者的责任 2010-07-16 nw.D1000FFN_20100716_4-00009 2 2010年07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