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嘉兴资讯

坚持人才工作“四个优先” 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 沈利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键问题,人才工作是战略性工作。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当前,海宁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能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能不能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事关今后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要靠科技、靠人才。因此,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全面贯彻落实《纲要》有关要求,坚持人才工作“四个优先”,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海宁较早地实施了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主体活力,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发展跨越。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空间扩大,海宁依靠低成本和价廉物美的产品,迅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赢得了发展。当前,海宁自身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制约、资源瓶颈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环境容量限制加剧、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多重倒逼”。要实现海宁新一轮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提出要坚持二三产业联动、传统产业提升与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联动,通过引进优质项目、加大有效投入,努力推动产业发展由原来单一的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两头拓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附加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取决于人才。因为,培育现代企业需要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的优秀企业家,推动产业拓展需要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生产优质产品需要有高素质的熟练技术工人。没有人才的支撑,再先进的理念也难以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再大规模的产业也难以真正主宰市场,再先进的设备也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工作就是抓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的理念,把人才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最具战略性的工作,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资源配置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要按照需求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的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突出服务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把加强企业人才工作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以及重点发展领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发挥2008年成立的市企业经营者管理学院在培训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老板”向企业家转变。进一步完善全市经营管理者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形成适合企业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式的培训体系。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探索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训培养工作。与此同时,要围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结合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需要,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围绕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围绕推动创业创新,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工作。

  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一要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围绕海宁皮革、经编、家纺、太阳能等重点优势产业提升中重大难题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人才引进“潮乡精英计划”,创新“人才+项目+资金”、“人才+团队”人才引进模式,积极依托知名猎头公司和人才中介组织,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到2012年,实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10名,副高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300名。二要加强重点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制定全市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细则,开展重点创新团队遴选资助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依托、平台支撑、市场运作“五位一体”创新团队培养建设机制。重点加大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三要更加注重柔性引才引智。借鉴“双休日工程师”经验,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加快完善政府、民间、市场等多元化主体的人才引进格局,建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机制和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建立特聘专家制度,研究制定重点产业人才特殊津贴制度,鼓励各类人才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支持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

  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加速人才积累和集聚。

  牢固树立“人才投资是战略性投资”、“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加大政府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一要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市委、市政府年度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从去年的2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000万元。对引进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对获得省认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由市财政按1∶0.5的资金配套奖励。二要加大人才教育培训投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深入开展学历、技术等继续教育。三要加大人才环境和平台建设投入。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科创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巩固提升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海宁皮革研究院研发功能。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有条件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建设人才公寓、专家楼,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

  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人才发展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破解人才发展难题,在人才优先发展、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上有所作为,需要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除束缚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和制度障碍。一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专项工作的权重。完善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职能,构建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建立多级联动、优势互补、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重大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制度,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及时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强化督促检查。二要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合理配置、人才与用人单位自主选择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探索企业优秀人才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制度,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和企业3支队伍之间人才的正常流动。三要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紧缺人才指数和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发布制度,建立分类人才信息库,加强优化信息服务。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加快政府人事人才职能转变,修订、完善和创新人才政策法规。四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重视人才工作并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成效突出、业绩明显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心科技人才事业、参与招才引智工作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海宁市委书记)


浙江日报 嘉兴资讯 00022 坚持人才工作“四个优先” 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2010-07-07 nw.D1000FFN_20100707_8-00022 2 2010年07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