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梦工场

文章导航

青春电影 何以打动观众

  本报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式小微

  

  尽管取了一个极富时代性的名字,电影《80’后》依然是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从头至尾充盈着青春的气息,敏感、热烈、恍惚、生涩,如同初夏的味道。

  没有明星的小片,票房却好得让人意外。上映之初,北京一些影院爆满,随后多个城市加排场次,在新片不断的6月,《80’后》的姿态是突围而出的黑马。

  我们所要关注的当然不只是票房,还有银幕上那永恒的青春话题。

  因为成长而懂得

  如何描绘80后的群像?染着黄头发,打着古怪的耳钉,说话直接而尖刻,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显然,80后们不会认同这样的速写。

  其实影片原名叫《天长地久》,对一部青春爱情片而言非常贴近,强行把它牵引到对80后富有史诗意味的探讨,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虽然会引来更多的关注,但批评同样不可避免。

  影片围绕女主人公沈星辰17年的人生经历展开剧情,以编年体叙事的方式,囊括了80后成长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试图唤起8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探讨他们的爱情观、人生观。

  不过,“80后”这个特殊词汇所承载的内容却不是一部影片所能完整诠释的。于是有人认为,在日新月异的当下,3岁就已隔代,用一部电影概括十年间一代人是不明智的举动。也有人指出,影片中的场景和情节不符合实际,男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和个人遭遇很独特,不具有代表性。

  评价电影的标准当然可以不同,被《80’后》打动的观众则完全不在乎线索的凌乱、画面的跳跃,他们只是在某个时刻被突然击中内心的柔软部位,看到自己已经逝去或正在逝去的青春岁月,于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影片中,沈星辰和明远都在儿时遭遇家庭变故,他们带着伤疤成长,习惯了保持敏感、警觉和怀疑。他们彼此依靠,又彼此伤害,因为在乎而被划得遍体鳞伤,走到人生十字路口,对世间是否有真爱产生怀疑。

  导演李芳芳说,80后有很多表象,100分钟、1200个镜头不可能真正表现80后一代,但她希望通过电影告诉人们,80后与上一代人的不同之处。

  不同时代的青春有不同的底色,然而关于成长总有相同的关键词。影片中,沈星辰和明远在一次次误会、变故之后,依然在内心深处为对方保留着位置,最后重新走到了一起。曾经年少无知,却因年华逝去而懂得珍惜与宽容。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灵的绝望,心灵会随着年龄一同成长。只有心灵强大,才不会失去生活信心,不会感到绝望。”李芳芳说。

  从轻狂、尖锐、伤害,到成熟、宽厚、接纳,《80’后》所讲述的青春何尝不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后的脚印?

  内地青春片的冲撞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青春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青春电影始终是导演们喜爱的题材。由于成长环境和文化语境的不同,青春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但个中的甜蜜和苦恼、羞涩和激情的滋味却是相通的,这使青春有了共同的特性,对于青春的命题和青年群体的探讨也有了前提和基础。

  青春的岁月并非皆是不羁,但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体验始终为所有青春已逝者所羡慕和追忆。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春片一直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成长的烦恼、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浪漫又残酷的少年情怀是青春片的永恒主题,校服、音乐、打架、友谊、初恋等是青春片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电影大师杨德昌曾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目前,小成本青春片更是成了台湾电影的一大潮流。

  在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人的引领下,台湾青春片不仅有着浓郁的文艺腔,而且还富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从早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后来《蓝色大门》等,表现的是无力把握的青春,或躁动敏感的少年心事,而近些年出产的青春片则更为强调镜头表现,如《盛夏光年》、《海角七号》等,反映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台湾年轻一代的矛盾挣扎。

  电影所带来的释放和发泄,迎合了大众的心理诉求,给心灵以慰藉,也引起了台湾青年的热议和追捧。青春和苦恼,友谊和爱情,这些青春片的主题和形式虽类似于台湾偶像剧,但电影所反映的时代内涵却是内容冗长、思想单薄的偶像剧所无法比拟的。

  日本的青春片与台湾青春片相似之处在于,淡淡的忧愁挥之不去,甚至往往演绎成大悲大恸的故事。相比之下,美国的青春片很少带有“美丽的忧伤”,相反以青春的个性、张扬和性的朦胧为主要内容,折射出充满刺激和兴奋的美国年轻人生活态度及生活状态。

  如《美国派》、《歌舞青春》等,多以喜剧为主,剧情虽常常落入俗套,却总令观众身心放松。我们常常在影片中看到健康美丽的青春男女、流行音乐和热舞、生日派对、毕业舞会,别样丰富的青春养眼且令人羡慕。

  中国内地的青春片很难形成独特的体系,或许很大程度上缘于多年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不稳定。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青春”通常与“革命”、“运动”等联系在一起,却羞于谈论爱情。上世纪80年代《庐山恋》的出现,可谓内地青春片的发端。而1995年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则被评为20世纪中国最好的青春片,至今仍为70后、80后所铭记。年轻人的骚动、幻想的神秘、青春期的性好奇,以及莫名其妙的残忍和暴力,其实反映的又岂是一代人的青春?

  有意思的是,不少知名导演都以拍青春片起家,如王小帅、贾樟柯等,可惜作品要么进不了影院,要么票房惨淡。进入新世纪后,技术进步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是青春片渐渐趋向小众,基调晦涩,主题残酷,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共鸣。

  李芳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中国电影产量增长很快,但类型还不够丰富,她希望让观众看到,年轻人也能拍出好看的片子。

  如果说《80’后》在画面上模仿了台湾或日韩电影,那么这种模仿也是生硬的,但你不得不承认,演员富有偶像气质,画面极具美感,故事的讲述很真诚,剧情尽管纠结但不失美好,因而赋予了影片一种亲和力,让大多数人乐于接受。而这,不正是创作青春片的基本态度吗?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梦工场 00019 青春电影 何以打动观众 2010-07-07 nw.D1000FFN_20100707_4-00019 2 2010年07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