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绿色崛起”的发展样本
萧山建设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
书写“绿色崛起”的发展样本
萧山建设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
身处人均GDP 1万美元向2万美元迈进的“黄金发展期”,该选择怎样的路继续前行?
目睹人类三百年工业文明辉煌背后沉重的生态代价,拿什么为山清水秀的欠发达地区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的杭州萧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生态文明为导向,选择了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在生态资源极其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浦阳江区域,率先建设全省首个生态经济区。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位于萧山区南部,范围涵盖临浦、义桥、戴村、所前、进化、浦阳、河上、楼塔等八个镇,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1万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萧山的母亲河浦阳江流经整个区域,生态经济区也因此而得名。
这里,将依托长江三角洲和正打造生态型城市的杭州大都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里,将建设成为大都市“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低碳经济先行区和最宜人居新城区”。
这里,将实现一种不同以往的“绿色崛起”。
一次工业文明
迈向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迈入新世纪以来,萧山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七位和全省首位。但目前位于南部的浦阳江区域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与中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且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
浦阳江区域虽然暂属萧山的欠发达区域,但也具备自己的“比较优势”——依山傍水,生态资源丰富,是杭州市和萧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优势,山林面积达32.44万亩,占全区山林面积的78.7%;出产青梅、杨梅、桃梨、茶叶等,是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是建设“生态萧山”的重要保障;水文资源丰富,浦阳江、永兴河流经其间。
萧山区委、区政府认识到,浦阳江区域作为欠发达区域,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但是,沿袭旧有思路、简单重复东部地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的模式也不行。因为浦阳江区域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潜力也是生态。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潮流的引领下,萧山区为浦阳江区域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站在面向“十二五”的新起点上,萧山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建设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成立了由萧山区委“一把手”为组长的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
2010年1月18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萧委〔2010〕3号文件即《关于加快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2月2日,区委、区政府正式印发了《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3月19日,杭州市政府批复了由萧山区发改局编制完成的《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同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建设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千人动员大会,标志着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建设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将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一个生态经济区
推动的体制机制创新
为加快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顺应萧山区城市化进程和杭州大都市发展战略,萧山区将以浦阳江为核心,推进组团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淡化行政区域、强化经济联系,优化人口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打造现代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按照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综合分析产业和城镇发展潜力、自然地理条件和空间潜力,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功能区块布局被划分为“一城四区”。
“一城”:即临浦新城,包含临浦镇、义桥镇、戴村镇,规划面积133.6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浦阳江区域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居住中心和区域服务中心。同时,在这三镇交汇处规划10平方公里为启动区块,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都市型工业为基础,建成集总部商务、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科教研发、高端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都市型、生态型、综合性现代化城区。
“四区”指的是云石生态旅游度假区、青化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大西畈休闲创意产业园区及桃花源休闲度假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等。
为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建设生态经济区的积极性,萧山将机制创新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如创新考核机制,改革现有镇街目标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南部镇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适当降低工业、利用外资等指标的考核权重,体现该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合理流动,推进浦阳江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南部各镇的倾斜扶持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
一本协调区域发展
惠民利民的双赢账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不仅事关区域协调发展,也事关民生、民心。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社会事业相对落后等,成了制约浦阳江区域发展的最大瓶颈。面对中东部区域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萧山南部的老百姓也急切盼望着改变区域面貌、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一份沉甸甸的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算出了一本协调区域发展惠民利民的经济账,也描绘出一幅以人为本、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幸福蓝图。
萧山区近期在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大手笔”投资,彰显出萧山推动该区域发展的决心与雄心。
“十二五”时期,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共安排四大类70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而该区域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也不过125亿元。
这些投资中,基础设施类计划安排35个项目,总投资153.85亿元,占58.5%;农业水利类4个项目,总投资16.87亿元,占6.4%;社会事业类20个项目,总投资17.64亿元,占6.7%;旅游类11个项目,总投资74.3亿元,占28.3%。这些项目的推进将有效地改善该区域的面貌,扎实打好生态经济区发展基础。
今年,萧山区还出台了涉及交通道路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扶持、生态补偿、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多项政策,为该区域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远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同生共荣的美好景象。
根据发展规划,经过十年的努力,也就是到2020年,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品牌进一步确立,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临浦新城建设拉开框架,核心区基本成形,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与江南副城、大江东新城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城市格局。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保障、福利、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更有保障。
全面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单位GDP综合能耗物耗、低碳区建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河道水质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和谐景象。
合力推动社会进步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依托长江三角洲和杭州大都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大都市“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低碳经济先行区和最宜人居新城区”。
浦阳江生态经济区总体建设目标
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浦阳江生态经济区的品牌进一步确立,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临浦新城建设拉开框架,核心区基本成形,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与江南副城、大江东新城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城市格局;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保障、福利、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更有保障;全面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单位GDP综合能耗物耗、低碳区建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河道水质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