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破译中药密码
世界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公布
本报杭州6月22日讯
记者 肖国强
最古老的中药和最现代的基因技术相遇,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昨天,广州医药集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北京举行的丹参基因组框架图成果发布会,提供了最好的回答。这是世界上首个药用植物基因组框架图,标志着中药研究全面进入基因组学时代。
“简单来说,它将使得丹参更安全、更有效、质量更好。”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枢青说,掌握丹参基因组就像掌握了丹参的生命蓝图,可极大地促进丹参的药学研究,如丹参的种系、有效成分的代谢与生成途径等。通俗来说,丹参基因组研究就是确定了丹参中哪些基因决定着药效,这些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掌握了这些之后,今后就能像西药一样,对丹参进行标准化生产,使丹参质量更可控。
然而,尽管丹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时有着良好疗效,但和其他中药一样,就连几千年来深受其益的中国人也没能说得清,它里面到底含有哪些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同一种中药中是否每一付药都含有这种成分,并且含量大致相同?这正是西方人始终未能完全接受中药、中药始终难以大规模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的说法,丹参基因组的研究,通过基因层面揭开道地药材的神秘面纱,掌握道地药材基因密码,解读丹参遗传信息的“无字天书”,进而在新品种培育中保持药材的“道地血统”,将使得药品疗效更好,质量更优。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892种药用植物,1995年出版的《中华本草》收集了8000多种药用植物,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采集和消费已使世界上已知药用植物的20%面临灭绝。
陈枢青表示,随着基因组技术的突飞猛进,今后研究人员将可以以丹参作为样板,将这些药用植物的基因“密码”一一破解,在中药材的新品种培育中尽可能地保持药材的“道地血统”,通过遗传工程和新育种方法,加速优质、高产、抗病中药优良品种的选育,将能解决当前中药材资源所面临的“断粮”困境。对浙江而言,当务之急就是从“浙八味”开始,迅速开展中药基因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