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要有好环境
日前,最高检察院辟谣称“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的报道不实。相反,几乎没有举报人被检察机关泄密。
谣是辟了,可问题没得到解决:如何让举报人相信自己不会受到报复?
事实上,举报人遭打击报复的例子并不少:重庆一家幼儿园的会计举报单位以种种名目给职工发钱,单位被查处了,举报者也被解聘了;在安徽阜阳,举报人李国福之所以被迫害致死,官方证实是一个市政府工作人员将举报信转给了“白宫书记”张治安……
的确,现在有不少保护举报人的措施,如“严禁将举报材料和举报人的有关情况透露或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可是一旦被“内鬼”泄露,举报人遭受报复,而对“内鬼”的处理却是少之又少。当前匿名举报居高不下,正好反映出举报人对保护不力的担忧。
对举报人的保护,必须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像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就十分重视事后保护,以消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美国专门制订《吹口哨人保护法》,设立专门办公室——马歇尔办公室负责对举报人进行全方位保护:举报人将得到工作机会、住房、经济支助等。
对举报人的保护,就是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因此,“70%”的报道究竟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当前最紧要的,是如何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抓好落实,营造一个良好的举报环境,让举报人能够放心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