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嵊州闯荡新丝路

  本报记者 邓崴 周智敏 

  通讯员 王洪良 朱莉新

  

  真丝提花面料能做什么?

  几年前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巴贝集团的员工,最多的回答肯定是领带。但现在,他们的答案多了很多:5000多元一套的床上用品、五星级酒店的墙布窗帘、美国名牌COACH的手袋、豪华公务机的机舱内饰……

  在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领带生产企业,真丝家纺已成为又一主打产品,真丝家纺和服装已占销售总额20%。

  发生在巴贝集团的变化,是嵊州领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目前,嵊州超过三分之一具有面料制造能力的领带企业,开始向家纺、服装等高档真丝产业拓展。在嵊州领带服装产业去年230亿元的总产值中,领带和非领带产品已基本平分秋色。

  从领带之都到真丝之都

  嵊州是全球最大的领带制造业基地,世界50%、全国90%的领带产自嵊州。“给地球系上了领带”,曾让嵊州人引以为豪。

  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让嵊州领带企业猝不及防,出口下滑、利润缩水……

  2008年,在成本、汇率等多重压力之下,嵊州领带协会和国际采购商几经交涉,每条领带最终涨价10美分。一位业内人士回忆,那次动静很大的集体提价,最后只是“保本微利”。那时大家就意识到,制造业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趋势,涨个10美分都这么费劲,要想再吃这碗饭,看来得换种脑筋了。

  拿嵊州市市长盛秋平的话来说,嵊州领带在数量上的增长早已接近“天花板”,即使全世界的领带都归嵊州制造,也不过是翻番而已。国际金融危机让嵊州切身感受到了转型升级的必要和迫切,领带块状经济要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必须拉长、加宽产业发展新的空间。

  去年,领带产业被列为全省首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之一。“借此契机,嵊州着眼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的整合提升,把握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和趋势,对领带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整体谋划,提出了打造‘国际性领带都市’和‘全球真丝产业集聚地’的目标。”嵊州市委书记郭敏说。

  真丝家纺作为领带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一环,进入了嵊州人的视野。

  嵊州市领带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庆余说,全球家纺市场正处于上升期,真丝家纺与领带一样都是提花产品,两者技术、设备、设计相通,客户重合度也高,领带企业做家纺风险相对较小。全球最先进的电脑提花织机60%以上在嵊州,从事国内匮乏的高档真丝色织提花面料生产,也正是嵊州领带企业的强项。

  真丝家纺让嵊州领带企业进入了一片“蓝海”。

  随着巴贝、麦地郎、好运来、鑫利达等一批领带企业向家纺业的成功延伸,嵊州高档真丝织物面料产量已经超过世界其他主要生产国家的总和。

  微笑更灿烂

  传统的嵊州领带产业集中在低端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品牌和市场、物流、售后这两头是“短板”。嵊州市经贸局副局长邢昌陆说,嵊州领带业要成为真正的现代产业集群,必须向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攀升。

  生丝是嵊州真丝产业的“粮食”。这两年来,丝价一路暴涨至十多年来的高位,今年甚至出现茧丝价格倒挂,不少缫丝厂无米下锅。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嵊州每年要用真丝7000吨,95%来自外地。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大。周庆余算过一笔账,1吨真丝涨1万元,每条领带的成本就增加0.4元。去年11月丝价24万元一吨,现在28万元一吨。今年5月,嵊州领带第二次集体提价,每条也只涨了0.1到0.25美元。

  “在丝价坐‘过山车’的情况下,去年组建的领带物流平台开始发挥‘安全带’作用。”邢昌陆说。

  去年,嵊州引导巴贝、麦地郎、天佳等12家企业,分别合资组建嵊州领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正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建立蚕桑基地98万亩,和当地缫丝厂签订合同锁定价格,统一为股东企业配送真丝。两家公司成立半年多来,已累计运作真丝500余吨,经济效益显著。

  “领带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产业公共平台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抓手。”盛秋平说。

  落户巴贝的浙江省嵊州领带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建成拥有30万种花型图案的领带花型DNA资料库;面向领带和纺织产业的麦地郎数码面料花型设计研发中心也已启动。

  针对企业在真丝面料后整理、染色方面和国际顶级水平的差距,嵊州采取政府资助、产学合作等方式,组织企业攻关解决。全市领带产业已有3项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重大专项。

  从去年开始,嵊州市政府联手阿里巴巴,每年至少拿出1600万元,为企业共建电子信息和商务网络营销公共服务平台。

  做真丝,更是做文化

  嵊州是“领带之都”,意大利也有个“领带之乡”——科墨。这个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小城,不但有欧洲最深的湖泊,还有100多家领带企业,是意大利最大的领带产地。

  5年前,当时的嵊州市长作客央视对话科墨市长,双方约定开展一场关于领带的竞赛。

  5年过去了,虽然科墨领带的大部分制造环节已经转移到嵊州,但提供设计、持有品牌的科墨仍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在市场上,科墨领带可以卖到100多美元一条,嵊州领带最多只能卖几十美元。

  科墨手工绘制的丝绸面料,每款只印100米,每米价格以百欧元计,专供米兰、巴黎、纽约的大牌时装公司。嵊州人感叹,这是把工业品做成了文化产品。

  对嵊州来说,科墨一直被追赶,何时被超越?

  科墨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席布雷娜很自信:“我们有自己的丝绸生产文化,我们的设计感觉和创意并非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它也反映了我们在世界各地的价值所在——风格和品位。”

  一位研究嵊州领带业的人士认为,包括领带在内的真丝产品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文化是嵊州与科墨最大的差异。

  领带花型,是领带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前两年,意大利纺织品设计大师阿尔维西的39张设计花型图在嵊州卖了5.4万欧元,许多企业还遗憾“一图难求”。麦地郎公司董事长袁孝炳曾发感慨:“意大利的设计天然自成,而我们的设计总是缺少一种原创味。”

  为了追求这“原创味”,巴贝收购了科墨一家以设计领带著称的CZC公司;宏达制衣公司到米兰开出设计工作室,并引进“台湾针织女王”潘怡良做旗下品牌“哥伦比娜”的设计总监……

  嵊州人认识到,不像设备投入、技术引进那样可以一蹴而就,文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嵊州1998年就开始办领带节,从2002年开始,领带节改为越剧领带节。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改名。

  去年秋天,越剧领带节首次走出嵊州来到北京,举办了越乡文化周。其间举办的嵊州中国真丝产品春夏流行趋势专场发布会,以颇有嵊州特色的越剧开场,配以真丝秀,全场为之倾倒。

  人们不禁遐想:既然意大利领带能够像歌剧那样成为意大利文化的符号,那么嵊州真丝能否也像越剧那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美丽意象?

  走在新“丝路”上的嵊州,正在努力着。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嵊州闯荡新丝路 2010-06-10 nw.D1000FFN_20100610_2-00001 2 2010年06月10日 星期四